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杏林仙草多瑰丽
——评中医药小说《青杞》
作者:高振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字里行间】

◎苏 青

    

    高振博士是一位科研、临床兼顾的优秀青年中医大夫,现就职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青杞》是他新冠疫情期间居家修改完成的一部小说。2023年11月中旬,他通过微信将即将付梓的书稿发给我,希望我给这部小说写推荐语。

    这是一部讲述中医药的小说,也是一部关于青春与爱情的图书。小说以作者虚构的济水中医药大学为故事场景,以故乡无边的杞柳林为远景,描述了青年学生樊青桐、柳杞儿在校学习中医药的经历和思考,以及与他们的本科生导师张济禹教授共同讨论中医药的过程。高振是山东人,有过在中医药大学求学的经历。我以为,书中内容是作者对中医药学习、探索和思考的经验和成果,值得初入这个领域的青年学子阅读、借鉴。

    我认识高振有十几年了。这次他让我写推荐语,我一点也没觉得意外。2006年,我还在科技导报社工作,高振是《科技导报》的热心读者。那时他还是新疆医科大学的一位在读硕士生,经常给我们写信,或是谈自己研读某篇学术论文的读后感,或是给我们提出改进刊物质量的意见,或是逢年过节向编辑们问好。《科技导报》其时辟有“读者之声”栏目,高振是这个栏目的常客。他还经常以网名“骑驴下蒙山”在《科技导报》新浪博客上留言、点评。那段时期,他经常给我发邮件;每逢元旦、春节,我们互寄明信片问好。我离开科技导报社后,与他一直保持微信联系。

    我还记得,2010年6月16日,高振给我发来邮件,附上他写的一篇小说《青春往事》电子文档,希望我帮助联系出版。那时,我刚调任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百事缠身,没顾上帮他,就把那件事搁那了。今天,找出邮件中的《青春往事》重新翻阅,发现《青杞》就是《青春往事》的修订、完善版。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高振将这部作品打磨了整整13年,真不容易啊!如今,《青杞》即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乃可喜可贺!

    屈指算来,我和高振相识已经17年了,但至今只见过两次面。2014年9月,我赴新疆农垦科学院拜访著名农业水土工程专家尹飞虎院士,并在新疆医科大学见到了高振。回北京前,高振陪我参观了位于他们学校附近的古生态园,让我有幸目睹了大量形状各异的胡杨木标本和极为珍贵的硅化木化石,以及难得一见的汗血宝马,着实开了眼界。高振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让我见识了他的文学才华。

    在高振看来,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方法。与中医药漫长的发展历史相比,青春和爱情则是人生中一个过于匆忙且躁动多变的小小章节。它除了给年轻人留下知识的积累,还有青涩的回忆。“青杞”二字取自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本草品汇精要》。小说《青杞》中的主人翁樊青桐和柳杞儿的名字包含了“青杞”二字。柳杞儿善于用更开阔的医学视野考量中医药,钟情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发展;樊青桐则相对传统,期望从历代医书和中医传统实践中获得真知。大学毕业后,柳杞儿远赴加拿大求学,樊青桐则留在河西走廊追逐梦想,两人从不同方向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在《青杞》书中,高振给青杞这种杏林仙草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相信能对年轻读者求知、求学和处理感情有所启迪。

    明代朱橚所著的植物学著作《救荒本草》,对青杞有这样的描述:“此草生青熟红,根如远志,无心有椮。”这不正是对高振笔中谦逊外表下积攒待发高远志向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吗?特以一副对联作为《青杞》的推荐语:

    “杏林仙草救死扶伤传统医学知识多瑰丽,岐黄学子躬行实践懵懂青春思索富启迪。”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党委书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