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厅局负责人  调研报告摘登】

    湖北:加快提升县域创新能力

    冯艳飞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郡县治,天下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为助推流域综合治理和全域科技能力提升,今年5月以来,湖北省科技厅调研组赴随州、荆门、荆州、黄石、襄阳等多地,走访县市科技部门负责人、重点科技企业、创新平台,深入了解县市科技创新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逐步了解县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短板。

    2023年初,《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规划纲要》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调研发现,在流域综合治理背景下,湖北各县市结合流域单元特点,选择最适宜的创新发展模式。工业基础雄厚县市采取“工业产创强县”模式,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生态优势明显县市选择“生态价值转化强县”模式,促进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毗邻中心城市县市依托中心城市创新资源,采取“区域创新带动县”模式,汇聚人才和技术要素,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形成产业创新联合体;在区域交通创新走廊上经济联系密切的县市,采取“流域科创协同县”模式,共享创新技术、资源、平台。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系统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大力实施县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各县市加快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省县域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省有创新型县市50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43家,成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是,湖北省仍存在县域发展不均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创新发展活力不足等短板。同时,大部分县市自有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需求不匹配,县域创新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县域创新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通过调研,我们更加坚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支撑湖北科技强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是湖北加快提升科创能级的行动纲领;提升县域科创能级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路径。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一是结合流域单元划分与特点,探索差异化县域创新路径。《规划纲要》将湖北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在后续创新工作中,湖北省应结合流域保护要求与片区发展特点,推进上游生态绿色转型,促进中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向心力强的合作县市跨界协同创新;激发县市主动创新意识,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精准培养、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单打冠军和县域企业,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二是结合三大都市圈发展布局,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增强武汉、襄阳、宜昌等都市圈引领城市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创新服务能力与投射能力,通过区域创新对接平台,促进核心城市与县市之间创新要素联通。同时,以三大城市为创新推介集散平台,进一步打通县市与先进地区的创新联动通道。

    三是加强县域创新顶层设计,建立支持县域创新的基础制度。谋划出台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打造以“用”为导向的县域创新服务体系,强化“产业—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部署和“研发—推广—金融—激励”一体化支持,引导高端人才和优质创新资源向一线集聚、向县域下沉,推进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县域创新发展。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动力,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升县域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是加强激励约束,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设立县域科技创新专项,鼓励引导各地建立县域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和平台建设重点向创新型县市倾斜布局,引领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监测考核,发挥好全省县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对先进地区给予表彰激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约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