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科特派团队
擦亮“瑶山牛”品牌

    【科技特派员专题报道】

    ◎周锦苗  卢春朗  韦国旺  韦良炬  本报记者 刘 昊

    “又生双胞胎了。两头都是利木赞公牛犊,生下来每头重60多斤,看样子挺健康的。”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文华村都安欣欣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韦振恒高兴地对记者说。

    韦振恒说,近年来,合作社养殖的母牛受孕率在90%以上、牛犊生产成活率在98%以上,且牛犊品质好。这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心的技术指导。“多亏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不然这回母牛可能又难产了。”他说。

    韦振恒提到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是指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甫克组织的团队。近年来,黄甫克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都安县畜牧产业,改变了以往科技特派员在开展服务时“单兵作战”、服务内容单一、力量分散和研究广度深度不够的局面,不断优化团队技术服务质量,减少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让养殖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11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通报表扬“最美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黄甫克等被树为“最美科技特派员”。

    科特派团队开“良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关键。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近年来,该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贷牛还牛”、联建联养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扶持肉牛产业。全县肉牛饲养量为19万余头,形成了种牛繁育、肉牛生产、产品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2018年,还在广东打工的蓝国栋听说家乡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从小就对养牛有浓厚兴趣的蓝国栋,随即产生了回家乡养殖肉牛的念头。

    经过一番思考后,他辞掉在工厂的工作,怀揣着多年积攒的20多万元回到家乡,同村里几个年轻人,成立了都安县硕果造林护林专业合作社。

    从牧草种植到牛场选址,从牛棚搭建到设备选购,蓝国栋亲力亲为,信心满满。经过精挑细选,他引进了20头母牛和20头公牛。“母牛全部育种,遴选1头公牛当种公牛,其余的育肥。两年内,至少可以出栏商品牛50头。母牛繁殖的牛犊,也可以使牛场存栏数量翻一番。”一开始,蓝国栋喜滋滋地盘算着。

    可现实却事与愿违。“因为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两年下来,牛场只有几头牛犊顺利成长,仅因为难产就死掉了好几头母牛。更糟糕的是,母牛配不上种。”诸般难题让蓝国栋急得团团转,他到处寻医问药,也不见起色。那段日子,他没日没夜地泡在牛场里。

    “科技特派员团队或许可以提供帮助。”这时,一位养殖户提醒他。于是,半信半疑的蓝国栋,辗转联系了黄甫克。

    获知这一情况后,黄甫克组织了自治区级畜牧专家和市、县、乡专业技术骨干,形成科技特派员团队,赶到了牛场。

    “扩建室外运动场,让每头牛有10平方米以上运动场地,保证母牛自由运动;补充配合精料,添加维生素A、D、E,配种期内母牛要日增重0.5千克以上,促进母牛增膘,提高发情及受孕率……”针对母牛配种受孕率低等问题,黄甫克团队开出了“良方”。

    “瑶山牛”品牌成名片

    经过黄甫克团队半年多的精心指导之后,蓝国栋牛场的母牛均成功配种。

    “要不是有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助,我的合作社和牛场早就倒闭了。”在牛场里,蓝国栋满面笑容,忙着给一头母牛喂草料。

    黄甫克告诉记者,和蓝国栋情况类似的养殖户比较多。对于养牛,他们空有一腔热血,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疏忽防疫成了致命的养殖管理弱项,面对异常情况,他们也无法形成针对性的诊治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特派员团队就成了他们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河池市创新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科技引领、突出要素集聚和技术支撑,加强设区市、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联动主导,以乡村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充分融合政策链、人才链和技术链,驱动乡村产业链发展。

    这些年来,黄甫克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优化良种牛群,引进良种公牛进行性控冻精配种,按照生产需求,批量控制后代仔畜性别,提高生产效能。

    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目前“瑶山牛”品牌已成为都安畜牧业的一张名片,为都安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现在有了科技特派员团队作为坚强的技术后盾,我再也不怕各种难题,对养牛越来越有信心了。”蓝国栋表示,他将继续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技术指导,充分利用场地和周边资源,扩大母牛养殖规模,争取母牛存栏100头以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