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吉林:拥抱光电信息产业新蓝海
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杨 仑

    点开“共生地球”App,全球各地的卫星图像瞬间展现在指尖;短视频平台上,卫星从太空中俯瞰大地,追踪轮船、车流的视频格外引人关注。

    这些视频、图像都来自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沿吉林省长春市城区一路向北,坐落在北湖新区的一座“王”字形建筑,就是这家明星科技公司、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的所在地。

    2015年10月,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大幕,开创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8年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增至108颗,实现了“百星飞天”阶段性发展目标。

    凝聚科技力量攻坚克难

    回眸长光卫星走过的道路,会发现数不清的“第一”: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

    10月5日,长光卫星又完成了一个“第一”: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接收MF02A04星星载激光终端下传的120GB遥感图像,完成首次星地双向高速激光图像传输试验。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由独家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

    对于卫星星座来说,海量数据是一项“幸福的烦恼”。长光卫星激光通信地面站技术负责人王行行介绍,随着卫星时空分辨率不断提高,其产生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2020年初,长光卫星意识到,星地数传链路带宽已成为制约卫星海量数据下传的关键问题。

    两年来,科研人员围绕关键问题,选择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安全性好等特点的激光通信方案,自主研发了车载构型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可以随时移动、随地部署。地面站站址的灵活变化,为躲避极端天气、大气湍流提供了有效支撑,为星地激光数传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巨大的提升。

    在公司发展的历程中,不知拿下了多少个“拦路虎”: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先进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星座智能运管技术、遥感影像快速自动化生产技术、海量遥感大数据智能解译技术……

    这种韧劲从何而来?长光卫星总师钟兴告诉记者,长光卫星是从“中国光学摇篮”——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里走出的企业,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正是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

    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

    卫星遥感技术给人类观测地球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卫星遥感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多个领域发挥着作用。无论是在农业调查,还是对重大灾害的评估领域,卫星遥感所体现出的客观公正,已经让它成为很多行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大规模星座建设对商业火箭的带动是最直接的,我们和所有的商业火箭公司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钟兴告诉记者。

    此外,在高端光电传感器、先进光学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无线电单机部件、姿态传感部件等方面,在长光卫星技术需求驱动下,产业链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性价比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很多配套企业开始面向全球航天市场提供产品。

    “比如有一家由清华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成的企业,是最早向我们提供卫星敏感器的商业航天企业。经过多轮的技术迭代,他们的产品在低成本小型化方面做得非常有特色,在欧洲和美国都受到了欢迎。”钟兴说。

    在东北区域,通过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碳化硅反射镜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高端CMOS传感器等领域,诞生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这些企业真正形成了新质生产力。

    目前,吉林省正围绕吉林长光卫星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和价值链,拥抱光电信息产业新蓝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