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宁夏:农村公路助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宁夏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效打通乡村出行“最后一公里”,推动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宁夏交通宣传事务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吕金蓉  倪佩佩

    深秋,驱车穿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十里八乡,小坝镇万光路林皋村路域环境的优美、邵岗镇甘城子移民村交通服务站的繁忙,让人倍感欣慰。

    这种踏实感源于当地四通八达的路。10月19日,宁夏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现场观摩推进会就在这里召开。

    道路通,百业兴,民心聚。宁夏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76%以上,实施“三年攻坚行动”作为自治区2023年民生实事,是老百姓最挂心的事。

    实际上,为了打通乡村出行“最后一公里”,宁夏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让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和幸福路。

    道路建设打响攻坚战

    来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只见丰收后的葡萄地里,架子整整齐齐,叶子葱葱郁郁,一条青黛色的乡村公路从中而过,浓淡相宜。

    “我们以道路建设为抓手,打通了酒庄与酒庄、酒庄与景点、酒庄与村庄的节点,带动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青铜峡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华自豪满满。

    农村公路犹如乡村血脉,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今年1月,宁夏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计划3年投入41亿元,实施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工程16470公里。

    “力争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常住人口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宁夏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章中全话语铿锵。

    这场大考中,银川市灵武市、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青铜峡市、固原市西吉县和泾源县作为5个示范县市,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工作。

    举一纲而万目张。宁夏以路为媒,上下联动。

    灵武市推行县乡村养护管理“三级路长制”,确保管养到位;平罗县把攻坚行动与产业布局等专项结合,实施多个路况提升项目;西吉县鼓励施工单位用工倾向当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2032万元;泾源县实行企业互检、监理抽检、业主全面复检,打造精品工程。

    美丽公路,质量先行。宁夏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下足“绣花功夫”,联合农村公路属地质量监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已开工项目开展三轮质量抽检,涉及115个项目、实体及原材料597点(组),合格率高达98%。

    科技创新争当助推器

    要发展,更要高质量发展。宁夏农村公路不断提档升级,重要“助推器”就是科技创新。

    近日,中卫市中宁县的农村公路胡(庄子)营(盘滩)路成了“明星”。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宁夏公路管理中心首次将全固废胶凝材料用于2080米的试验段铺筑。

    全固废胶凝材料是一种以高炉矿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它具有水化热低、微膨胀及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强等特性,可有效缓解昼夜温差过大导致的面层温缩开裂等病害;相较传统硅酸盐水泥,它不需添加熟料,可显著减少碳排放量、节约能耗。

    这是由宁夏公路管理中心联合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交通运输厅重点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

    此次并非农村公路“科技范”初露锋芒。2022年7月底,宁夏首条采用黄土固化技术修建的农村公路就在固原市彭阳县建成投运。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以河沙、碎石为主的筑路材料越来越短缺,农村公路筑基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彭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昌基说。

    该局提出就地取材用固化黄土替代沙石筑基的大胆设想。2018年,他们与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路广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

    新技术按照一定比例将新型固化材料与黄土拌和,再进行碾压。黄土变成了“石头”,固化后基层强度和渗透性达到了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同等水平。经初步测算,每公里节约成本15万至20万元,施工周期缩短20%。

    “国家‘双碳’目标下,公路建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必须先行,赋能交通强国建设再上台阶。”宁夏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张晶指出。

    乡村振兴亮出成绩单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打通“任督二脉”,宁夏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到畅。

    截至10月10日,全区累计完工公路里程4313.25公里,占年度任务的90.6%。其中5个示范县市遥遥领先,共完成2991.73公里,占完工数量的69%。

    一条条农村公路丝带般翻山越岭,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山区经济带来了生机。在西吉县马莲乡马蹄沟村,肉牛产业是支柱产业,全村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超过万亩,马铃薯种植4000多亩。然而,公路未修到家门口时,村民在运输和销售农产品时困难重重。

    “这一现象在2010年以后得到了极大改善。”马蹄沟村党支部书记马旭琪十分感慨,“硬化路修好后,我们肉牛产业越做越大,存栏数从2019年的2000多头增长到现在的4000多头,更是吸引两家养殖龙头企业来村里建厂。”

    “要想富先修路”的谚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各项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泾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怀彪认为“修好公路促振兴”,两个观点不谋而合。

    自“三年攻坚行动”实施以来,泾源县以农业产业和生态经济带动“1+3+X”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泾源黄牛肉”品牌更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816元,增长了7.8%。”张怀彪说。

    下一步,宁夏交通运输厅将持续加快项目推进、科学谋划项目储备、统筹强化资金保障、着重强化安全管理、稳步提升工程质量,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惠民路”、富民强县的“支撑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