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开拓深海科创未来
——首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开幕

    ◎本报记者 王祝华 实 习 生 曲怡臻

    “国内深水核心配套装备数量较少、类型相对单一;适应超深水、超高压作业能力有待提升;关键设备、高性能材料目前仍需进口。”10月24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首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沉积学家、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天然气勘探专家马永生提出了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愿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在作“中国海洋深水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战略研究”报告时提到,面向未来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需求,我国“海油人”面临四大技术挑战:复杂钻井工艺、核心装备、安全应急保障、智能化数字化。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海洋科技特别是深海技术在总体规划、基础研究、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当前全球海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如何持续开展海洋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和人才培养?如何促进共建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海洋国际合作格局?大会政界学界人士共论挑战与机遇。

    海南省四面环海,所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同时,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发挥自然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南繁种业、深海、航天“陆海空”科技创新高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经成为种业、深海科技创新资源汇集地。

    海南省省长刘小明表示:“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开放是海南最大的优势,海南把国际科技合作作为自由贸易港国际化的支柱,坚持开放创新,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措施,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加大力度引进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团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副主席阿默尔·扎卡利亚·哈穆达表示,深海在维持地球生命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价值巨大,只有通过对话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抓住机遇,克服深海挑战。他建议,促进各国之间海洋知识共享,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开拓深海科创未来。

    据悉,本次大会同期还举办深海技术创新大会、深部生命国际论坛、西太区域蓝碳合作与中国蓝碳发展论坛、深海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国际论坛、中小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应用场景与创新技术发布会、深海先进技术与装备展览等多个配套活动。大会由海南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指导,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当日,来自近20个国家的170家机构约400名中外代表参加会议。

    (科技日报三亚10月2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