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中国有研:将专利“存量”化为创新“增量”
赵晓晨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为发挥转制科研院所中央企业技术优势,加速推动将专利“存量”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增量”,按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研)党委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围绕中国有研重要“表外资产”——发明专利开展了价值权益属性、转化运营现状以及改革探索难点的分析,形成了提升专利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的思路和举措。

    中国有研在人均发明专利数量及质量方面处于行业较好水平。截至2022年底,拥有有效专利2838件,其中发明专利1967件,研发人员人均专利数量居央企前列,连续三年在中央企业专利质量排名位列A档。中国有研通过自主实施、许可、转让、作价投资、合作实施等实现60%左右专利技术转化应用。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国有研在一些方面还需要继续改进提升。比如,专利体系化布局、价值挖掘意识需要增强;专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还需完善,专业化运营能力有待提高;专利作为科技成果的载体,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确权处置、收益分配等长效机制尚需健全,科技人员“十年磨一剑”潜心科研的动力需要进一步被激发。

    为切实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中国有研专利创造水平和转化运用效率,更好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制定了《知识产权三年行动方案》《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化行动方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制度体系。中国有研力争到“十四五”末,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培育一批高水平原创性技术,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形式更加丰富、路径更加畅通、成效更加彰显,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政策特区。

    一是加强高价值专利的体系化培育布局。围绕中国有研“必保必争必跟”技术体系,绘制专利技术热点谱系图、领域人才梯队谱系图,促进专利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子企业制定知识产权规划,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打造高价值专利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基金等渠道,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高价值专利,强化从现实需求中凝练科研问题并开展攻关的能力,推动产生更多创新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基础型核心专利。

    二是完善专利分级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定量评定为主的“专利价值评价方法”,全面盘点存量专利,制定对外许可、转让和技术推广专利目录库。完善专利分级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专利分级资源库,提升专利集中化和动态分级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秘密管理,引导“专利+技术秘密”合理布局。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能力。组建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加强成果投融资、转让交易、许可协议、供需撮合、价值评价等功能建设,汇聚资源、构建生态,着力打造全链条“一站式”运营平台。构建多层次推广体系,建立科技成果池和供需应用池,定期举办成果发布会、供需对接交流会、创新创业比赛,积极拓展专项攻关等成果的“第二场景”应用,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提高专利资源配置效率,充分挖掘专利转化价值和收益。

    四是营造以人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一方面,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健全专利等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形成技术贡献者清单,强化技术要素参与中长期权益分配的导向,探索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可行性路径。另一方面,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鼓励子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综合运用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股权奖励、股权期权、股权出售等政策包,对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骨干实施更加精准的激励,让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充分提升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