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擘画长江新图景 书写岸线新篇章
图为长江三峡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本报记者 魏依晨

    柴桑之秋景正浓。登九江琵琶亭远眺,一江美景尽收眼底;漫步江边,可远眺“江豚拜风”,享江风拂面,听群鸟齐鸣。

    如此美景,仅是我国长江沿岸处处“好山水”的一个生动缩影。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横贯东西、辐辏南北,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资源支撑。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谋篇布局。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保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加强顶层设计 铺就绿色底色

    近8年来,我国为“长江大保护”架梁立柱,从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到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再到施行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从顶层设计上为长江保护铺就绿色底色。

    去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并明确到2025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早在2016年9月,我国就编制完成了国内第一部流域性岸线专项规划《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该规划充分考虑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的开发利用需求,合理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期、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指导有关省份编制了110余个河湖岸线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保证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长度占比50%以上。截至去年年底,相关部门共督促责任片区有关省份清理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3万个,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不仅如此,地方也不断为“长江大保护”添砖加瓦。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唯一跨江发展的城市。2018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长江岸线保护的政府规章——《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为加强长江岸线保护修复、优化利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九江也将长江生态长治久护摆在突出位置。“九江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倒逼发展转型升级,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产业节能降耗减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绿色低碳的轨道上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该市还编制出台《九江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划定生态红线面积7901.9平方公里,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美丽岸线”。

    建设美丽岸线 复原“诗意长江”

    从空中俯瞰,江西省内有着一条长约152公里的长江岸线,这条漂亮的“丝带”全部环绕在九江境内,沁润着当地的生态发展。将地图放大,浔阳楼、琵琶亭、锁江楼如3颗明珠串联起九江长江生态岸线。

    “自2022年以来,九江市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保护和展示九江文脉,将各色景点串珠成链、连点成片,也将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串联起来。”江西省九江市文广新旅局负责人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于2022年4月启动建设,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还江于民、便民利民,生态优先、文化铸魂”原则,建设“最美长江岸线”,复原“诗意长江”。

    建设过程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改造提升琵琶亭、浔阳楼、锁江楼及周边景点,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空间。群众可通过绿道亲水伴江而行,“最美长江岸线”已然成为市民的休闲地、游人的打卡地。

    夜幕降临,长江文化公园琵琶亭灯光秀精彩亮相。随着景区内音乐响起,闪烁灵动的星空下,一场耀眼的灯光秀悄然开启,通过声光布局、激光水雾设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浔阳江畔琵琶亭的梦幻之美。

    从完善景区数字化设施设备,到丰富数字文化产品,再到搭建文化网络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山水风光、文化特色和人文历史等资源实现了有机整合,长江的故事也得到了更加生动的诠释。

    答好时代课题 促进人江和谐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如何保护好长江沿岸生态,长江沿线省区市正在以实际行动生动解答这一时代课题。

    “别看现在漂亮,过去华龙码头可是有名的脏乱差。”今年55岁的邓铁牛说。邓铁牛来自湖南省,在长江边长大,见证了长江岸线的变化。他告诉记者,2016年之前,华龙码头一带砂石堆积如山,混凝土搅拌场污水横流。

    2016年起,湖南省持续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拆除沿江小散码头泊位42个,提质改造码头泊位66个;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整治长江岸线66.3公里,长江岸线复绿2.9万亩;30家沿江化工企业已关停或搬迁改造。经过整治,华龙码头被拆除,江滩复绿,生态步道等休闲设施修建,曾经脏乱差的华龙码头成为4A级景区、长江边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以来,四川宜宾市深入实施长江、金沙江、岷江生态综合治理,累计建成生态廊道82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4.2万亩。同时,宜宾市还着手打造集“生态防洪、健康运动、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于一体的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全长约192公里。截至目前,宜宾市已完成中心城区6个森林公园和1个滨江公园的改造,长江岸线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湖北宜昌是长江“共抓大保护”的主战场。2018年,以宜昌市为主体申报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长江干流为骨架,三峡库区和支流流域为单元,兼顾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该工程共63个项目,重点围绕推进实施长江岸线整体保护修复、创新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等任务展开。

    截至2022年11月底,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全部完工,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8.6%。

    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绿色转型,描绘出一幅水清岸绿、产业升级、人江和谐的生态画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