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三十亿元大关
福建漳州:推动党建与成果转化“同频共振”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林开艺 蔡志强

    

    短短3年间,福建漳州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相继突破1亿元、2亿元和3亿元,并于今年9月达31.3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

    成果转化是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最后一公里”,而技术合同成交额则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普遍存在因技术转移体系不完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研发投入低等问题。“针对这一创新发展瓶颈,我们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特别是结合主题教育,面向全市主导、支柱产业需求,通过加强党员业务骨干工作能力建设,创新党建联创共建机制等,以党建赋能,突破成果转化难点堵点,引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新台阶。”10月10日,漳州市科技局负责人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创新共建机制,为企业送去“及时雨”

    一笔500万元的“科技贷”,让福建九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为公司”)如虎添翼。九为公司位于漳州市长泰区,于2018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研发费用支出300多万元,给这家中小微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在科技部门的协助下,九为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获得了500万元“科技贷”授信额度。“现在可以放心大胆投入研发,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及生物发酵中试车间,加快新型饲料产品和生猪饲养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九为公司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科技转化周期长等,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遇到研发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漳州市科技局通过创新“党建共建机制”,与漳州市税务局、漳州农信系统三方,共同为科技型企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已发放“科技贷”77笔共计4.828亿元,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我们在主题教育走访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资质优秀,但他们却对科技政策不了解,对符合奖励事项的条件、范围不清楚,造成科技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漳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漳州市科技局组织党员干部组成政策宣讲队,分批次深入各县区及高校院所、科技园等,通过“科技大讲堂”、集中宣讲等方式,将科技惠企政策“送上门”。

    同时,该局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如在服务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等重点项目中,优化技术合同登记材料报送流程,做到初审材料线上处理,联审进度全程跟踪,提高技术合同登记效率,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落细落实。

    汇聚转化要素,共促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汇集科技成果53853项、人才专家6150名,高校院所153家;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2家,市级备案技术转移机构19家,技术经纪人超百位……在漳州,随着漳州市技术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全市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日趋活跃。

    “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漳州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对外合作科负责人说,针对技术转移机构少、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支部联合、共促发展”,漳州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联合漳州人才发展集团等单位党支部,依托福建省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等资源,不断完善漳州市技术市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成果转化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并采用前资助、后补助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共享资源、发展壮大。

    在此基础上,漳州市科技局采用“引进来”+“走出去”模式,举办产学研对接会、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推动优质项目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建设闽台港澳科技合作基地3个,其中片仔癀-澳门大学中医药产学研创新联合实验室,列入福建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搭载漳州核电基地千亿级“产业快车”,在福建省首创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及科技招商大会“双平台”,共签约项目40项,总投资达132.8亿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