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持续推行河湖长制
共绘三江源水清河畅生态画卷

◎丁恩宇  本报记者 付丽丽

    

    “每周我至少来益曲(河)巡护一次,看看河道干不干净,有时候清理一些垃圾,主要是玻璃瓶和塑料袋,这是我的责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牧民青然帕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每周都会骑马沿着益曲河30多公里的河岸进行巡护。

    记者近日来到益曲河,见到许多像青然帕巴这样的各级河湖长和志愿者,正是他们的守护,让这条绵延千里深而阔的通天河支流清澈见底。

    玉树州地处三江之源,境内水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境内3条江河每年向下游输送源头活水297.0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96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玉树州持续推行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多部门联动破解治水难题,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河湖保护,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三江源生态画卷。

    近年来,玉树州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构建了州、县(市)、乡(镇)、村(寺)4级河湖长体系建设。目前,全州556名河湖长、2187名河湖保洁员上岗履职,完成1337条河流和108个湖泊的管理范围划界任务,依法依规编制了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河道采砂规划。

    不仅如此,玉树州还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在玉树州各方努力下,河湖面貌持续向好。3个国家一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三江源水源地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好水”,隆宝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玉树市委常委、玉树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冯玉林表示,自2017年以来,玉树市对总长度为4529.16公里的92条河流和4个湖泊管理界限进行重新划定,完成361个岸线功能区划界和10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制定工作,设立27块河湖长公示牌,基本实现“一牌一码”信息化管理。同时,投资4428万元完成城乡绿地和河道两岸栽植苗木3.84万株。

    “我们坚决落实好河湖管护各项工作,保护好‘中华水塔’,守护好青藏高原的河湖生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冯玉林说。

    益曲河是通天河段右岸一级支流,全长169公里,流域面积2646.2平方公里,干流在山间迂回曲折,流向多变,支流众多,致使维护河道干净整洁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近年来,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对益曲河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镇共设河长14名,河湖管护员14人。村一级的河湖长每周巡护一次,镇一级的河湖长每月巡护一次,县一级的河湖长每季度巡护一次。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党委书记格来仁青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机展示了“玉树河长”App。他介绍,通过这个App,各级河湖长可以开展常态化巡河,总河长带头履职,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益曲河与隆宝湖水系相连,自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来,生态环境焕然一新,河边共计发现鸟类32种、水禽近10种。其中有黑颈鹤、遗鸥、黑鹳、胡兀鹫和金雕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1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水清河畅的益曲河、鸥鸟嬉戏的隆宝湖,正是玉树州乃至青海省河湖治理成效的缩影,随着我国河湖治理体系和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减少,河湖环境正在向安澜、健康、美丽蝶变。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河流。”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河湖志愿者才培经常用这句话教育他的子女。

    “嘉塘草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作为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牧民,流经草原的河流是我们的命根子,保护河流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才培说,“在我和家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河湖环境的队伍中,各族兄弟姐妹携手守护草原河湖,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