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汇聚创新资源 服务山区发展
——“科技列车”为渝东南带来科技“原动力”

◎本报记者 雍 黎  杨宇航  陈可轩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哦,啷啰……”伴随土家啰儿调的歌声,科技列车驶来了,专家来了,武陵山区众多父老乡亲也来了。9月19日—21日,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在重庆举行,以“科技服务撑产业,科普宣传惠民生”为主线,200余名专家将520余场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送达武陵源山区,为当地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送上了科技“原动力”。

    引智富民送科技 专家与群众面对面

    9月20日上午,在石柱县六塘乡万娟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专家刘玮、王杰与养殖户们围着桌子亲热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经营模式、产值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意见,力争成果就地转化。

    专家的到来,让石柱县三河镇的张英琼经营管理百香果园的困扰一扫而光。“这个树枝一定要注意,如果上层的树枝不进行适当修剪,光照条件不好的话,会影响果树的生长。”“葡萄园的沟渠要畅通,不然雨季就会被淹,引发病虫害。”在张英琼的果园里,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肖龙博士和枣庄农业科学院的纪效云老师与张英琼达成初步意向,将建立指导果树经营的长效机制。

    “我们可以尝试选育抗根肿病的作物品种,适应当地土壤条件,提升产量。”在位于武隆区双河镇的武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抗病专家王睿,针对困扰当地油菜、白菜的根肿病问题,与驻地科研工作者深入交流防治经验。

    油茶产业是秀山县特效农业之一,此次“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秀山县人民政府达成意向,将全面提升全县油茶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服务秀山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参加“科技列车渝东南行”的200余位专家,在石柱县、黔江区、武隆区、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同步展开520余场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专家们紧紧围绕渝东南地区发展需求,聚资源、送科技、促联系,助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搭平台汇资源 成果转化一条线

    为促进成果高质量转移转化,9月21日下午,“科技列车渝东南行”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在石柱举行。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科创处处长胡熳华现场发布《科技计划成果“进园入县”行动成果目录》《“科技列车渝东南行”专家推介科技成果汇编》等4本科技成果目录和汇编。她表示,希望4本汇编书籍,能成为重庆渝东南地区和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拿出了13项技术成果进行现场推介,详细介绍成果内容及在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实践经验。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为渝东南各地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汇聚了强大科技资源,为渝东南地区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会、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将进一步助推渝东南各区县汇聚科技资源,强化交流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促进科普惠民,推动科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