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云
9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察看教学科研成果展示。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创建70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防科技创新重大使命,为国之重器提供支撑,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标语高悬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实验楼前厅墙上,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孙龙泉在此介绍了该中心的建设发展。
为推动解决长期以来横亘在跨水空介质领域的工程难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学院科研团队牵头,集合航天科技一院、中船集团等10余家优势单位,历经10年集智攻关,终于在2022年12月建成了拥有国内首个可实现“一次减压,连续实验”大型水动力试验的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
当航行器高速出水进入空中时,会受到一股冲击力作用,影响航行器安全。为此,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展开了国内最早的跨介质动力学方向研究工作,在项目负责人姚熊亮教授的带领下,历经10余年科研攻关,为我国新型高速运载装备发展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我人生最美好的10年,似乎都只为了这一件事,这套试验设施就是我的‘代表作’,它具备更恶劣环境的模拟能力、更精准的测试方法、更高的试验效率,可以更好地支撑国之重器研制。”孙龙泉感慨道。
从2012年立项论证和方案设计到2022年完成调试验收,孙龙泉从博士到留校任教,全程、全身心投入到重要基础试验设施10余个复杂非标系统设计研发中。
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走廊里,挂着两幅船舶工程学院教授的肖像油画,一幅是已故中国水动力大师戴遗山教授;一幅是研究船舶结构动力学见长的李维扬教授。
“这个项目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学科实力的体现,戴遗山教授的势流理论、李维扬教授的流固耦合原理、黄胜教授的空化空泡理论以及徐玉如院士的高度智能化倡导,均如实验室建设的一盏盏明灯。没有这些理论支撑,我们对于航行器运动和受力的测量就是一句空话。可以说,这个实验装置是几代船海人智慧的结晶。”姚熊亮一直感念师者和前辈的贡献。
70年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船舶水动力学科,长期以来,一直代表了我国船舶水动力学最高水平。沿着戴遗山教授开创的船舶势流理论,段文洋教授、姚熊亮教授发展出船舶水动力学、冲击水动力学等方向。而今,成长起来的团队第三代张阿漫教授、倪宝玉教授、孙龙泉教授继续推动气泡动力学、冰水耦合动力学和跨介质动力学试验技术走在国际前列。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说:“我们将用好在哈军工原址办学这一宝贵资源,传承好哈军工优良传统,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体系中,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走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回答好服务国家战略、国防建设这个必答题。”
(科技日报哈尔滨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