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李广:32年守护海底“大动脉”
李广在大长山岛海缆终端塔测试海缆运行情况。王帅摄

    【高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郝晓明

    蓝天碧海,微风拂面,9月8日,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北砣湾口,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海县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海缆专责李广一大早便乘坐海缆巡检船,查看大连66千伏普兰店城子坦至长海县海缆路径海域。作为验收组成员,他要参与这条线路海缆敷设工程的验收工作。

    1980年,11岁的李广在岛上看到了东北首条35千伏海底电缆敷设的情景。那一年,岛上的灯亮了,李广和小伙伴再也不用在煤油灯下看书写字。

    今年,是李广与海缆结缘的第32年。随着电力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大连地区海陆电力齐头并进,1993年长海县所有有人居住的岛屿全部通电,李广也从一名普通的“岛民”转变为东北首个海缆班组的技术员。

    从无到有,为班组撰写“活字典”

    大连长海县地处黄海深处,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边境县。海底电缆是海岛电力的“大动脉”,其一旦发生故障,将对海岛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电缆深埋海中,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在海上进行维护,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全凭经验分析故障原因,而这些经验大多是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李广说。

    长海县供电局成立海缆班组时,李广和同事都没太多的实操经验。去舟山、访长岛,参照送电专业工作标准,结合大连海域特点,李广反复推敲打磨,制定了一个海缆维护的工作标准,它也成为整个海缆班组沿用至今的工作标准。

    在一次次的抢修中,他不断积累经验,成长为海缆班组的技术带头人和海缆专责。

    海缆多、班组人手少,巡线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怎么办?根据季风规律和海岛气候,李广制定出“两定一特”巡线法,即定期出海巡视路由、定时巡视终端设备、恶劣天气特殊巡视。

    除此之外,李广还建立了海缆检修台账,将海缆名称、型号、长度、厂家、施工日期、故障日期、故障原因、故障点经纬度都一一标明,大幅提高故障排查效率,为海缆巡视划出了重点区域。

    “这本台账可是我们的‘活字典’,帮助我们缩小故障范围,有效判定海缆故障点。”同事李金洋说。

    多管齐下,降低海缆故障率

    每次发生海缆故障,李广必定第一个抵达现场。一山、一基塔、一人,一待就是一整天。

    到达现场后,李广就守着输电铁塔,盯着各类电缆故障测试仪。再孤独再单调,他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一旦忽略任何细微的变化,就可能导致海上工友的工作白费。”李广说。

    为了缩短海底电缆故障定位时间、提高海底电缆故障定位精度,李广主动联系厂家,参与“X-Fiber缆线探测系统”的研发工作。目前,“X-Fiber缆线探测系统”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高端路由探测与故障点定位一体化设备。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从2019年开始,长海县启动了大电网建设工程。供电能力提升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从检修台账中可以看出,90%的海缆故障均与渔船抛锚、拖网等捕捞行为有关。”李广说,即使海图上标明了海缆保护区域,但总有人为了牟利冒险捕捞。

    为了降低海缆故障率,每到节假日和开渔节,李广便联合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减少非法捕捞,使电缆故障率大幅降低。

    与“智”同行,应用创新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李广意识到创新技术会对海缆维护起到促进作用。

    李广向公司建议,让电力监测设备实现智能化。他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随后水下机器人和水陆两用车被用在了海缆故障点排查和海缆敷设上。

    “水下机器人相当于我们在深海下的‘眼睛’,通过实时传回的巡检数据和视频,我们可以快速找到故障点位置,平时还可以用它来探查海缆状况、清理海缆上的异物。”李广说。

    自2010年担任公司海缆专责以来,李广带领同事先后完成了66千伏广长线、海房线、房獐线海底电缆的敷设工程,总结出海缆极易被渔船锚具破坏的原因,有力保障了海岛供电系统的平稳运行。

    “未来,我们要把更多创新技术应用到海缆维修中,保障海底‘大动脉’的安全。”李广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