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南北差距持续缩小
江苏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项目,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图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一角。苏州工业园区供图

    ◎本报记者 张 晔

    记者8月31日获悉,江苏作为经济、科教强省与文化大省,将采取精准有效的举措,化解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2022年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为1.93,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5,是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高清介绍,近年来,江苏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比重为42.3%,成为长三角实体厚实、底盘扎实、根基稳固的“重要一翼”。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江苏省累计关闭4900余家化工企业,取消26家化工园区定位,累计退出长江生产岸线81公里。去年,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PM_2.5年均浓度下降至31.5微克/立方米,实现了2013年以来“九连降”。长江江苏段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例证。

    高清介绍,江苏坚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的大文章,持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举措,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大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力度。

    其中,扬子江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2年,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8万元。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启动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唯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苏州工业园区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试点。

    沿海地区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22年,沿海地区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18.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10.2%。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海工装备产值占全国1/4,海上风电装机并网规模1184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我们聚力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即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双向开放高地。中心城市能级和首位度持续提升,纵深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徐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先正说。

    他表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徐州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交汇地带。近年来,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徐州着力发挥枢纽链接作用。

    据悉,徐州市一方面承接南北集聚高端要素,另一方面连接东西服务双向开放,以占淮海经济区13.7%的常住人口创造了2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淮海经济区首位,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6.6%和43.5%。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