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K1178次列车因暴雨滞留七十二小时,关键时刻——
人民警察挺身而出守护旅客平安

    ◎袁 猛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北京丰台至沙城铁路(丰沙线)发生严重水害,由宁夏银川站发往北京的K1178次列车,滞留在距终点站约64公里的沿河城站。

    这趟列车搭载的841名旅客里,包括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救援指挥学院副教授汤华清。

    8月16日,回到工作岗位的汤华清仍感慨不已:真是“惊魂72小时!”

    给旅客吃下“定心丸”

    7月29日,在宁夏银川参加完教学培训后,汤华清踏上了驶往北京丰台站的K1178次列车。一路上,汤华清时刻关注着北京天气和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路况。列车晚点了!行驶途中,车窗外暴雨不止,加上列车广播发出的晚点信息,旅客们难免紧张起来。

    K1178次列车原计划7月30日11时40分抵达北京丰台站,然而30日12时57分,紧急停靠在沿河城火车站:前方发生泥石流,道路被截断了。7月31日17时左右,为防止山洪暴发带来危险,上级部门发出指令,准备组织车内人员疏散到4公里外的村庄。然而,暴雨不断,淤泥过膝,疏散被迫中止,所有人员回到车厢待命。

    汤华清观察地理形势,发现车站一侧是永定河,河水浑浊湍急;另一侧是山体,在山体与K1178次列车之间的两列货车,可以作为阻挡山体滑坡的屏障。

    第一次疏散转移失败后,旅客情绪开始出现波动。特别是一条“山洪即将暴发”的误传消息,引发旅客慌乱情绪。许多旅客涌向列车员所在的餐车询问情况,现场气氛霎时紧张起来。

    为了避免秩序失控,汤华清主动向大家解释:“目前,待在车上是最安全的,请大家冷静。”有旅客发问:“你是谁?”“我是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救援指挥学院副教授,是警察,同时也是党员,主要从事应急救援指挥与处置方面的研究。”汤华清掏出工作证亮明身份,寥寥数语就像一颗“定心丸”,协助列车员稳定住了局面。

    将物资分给更需要的人

    K1178次列车总共有17节车厢,除去驾驶室和餐车,841名旅客分布在15节车厢中。如何稳定旅客情绪、凝聚各方力量,成为摆在K1178次列车组面前的难题。“鉴于目前的混乱情况,尤其是在网络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我建议成立临时党支部。”旅客杨雪峰的提议得到了大家认可。列车组随即成立包括汤华清、杨雪峰以及列车员在内的7人临时党支部,组建了15支由党员、退役军人及志愿者构成的应急处置小组。

    由于列车上饮用水和食品等物资严重不足,临时党支部在做工作预案时,要考虑所有可能。在临时党支部第一次会议上,汤华清率先提出建议:首先要稳定旅客情绪,保证所有人员安全,重点保障列车食品、饮用水供应与厕所排污。

    8月1日10时48分左右,300余名救援人员徒步8公里,顶着大雨,为K1178次列车送来了第一批应急物资。汤华清所在的9号车厢有60人,第一次分配物资时,仅有48份八宝粥、3根火腿肠和8袋面包。“优先保证老人和孩子。”汤华清的建议得到年轻旅客的响应。当汤华清和志愿者将八宝粥分给旅客时,有的旅客拒绝了,他们希望分给更需要的人。“我们是含着泪分配的物资。”汤华清说,自己也被这一幕所感动。

    列车集便器采用正负压原理。由于长时间滞留,超过20%的厕所关停,80%的厕所即将使用超限。“不排和直排都会污染车厢环境。”在汤华清建议下,临时党支部组织志愿者连夜挖掘了可同时供15人使用、男女分离的临时厕所。

    这是人民警察的担当

    7月30日9时30分左右,暴雨冲毁了附近的手机信号基站,列车网络通信中断。站内一部可以打通的座机,成为列车联系外界的“生命线”。

    “最重要的是要稳住人心。”汤华清认为,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列车广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倡议旅客节约用水,告知旅客救援进度,提醒旅客注意安全……每一次撰写广播稿,汤华清都要字斟句酌。

    8月1日24时左右,临时党支部在餐车召开会议,得知2日应该可以转移,但具体时间待定。为保证所有人员高效快速安全转移,临时党支部立即制订撤离方案。8月2日7时,上级相关部门再次发来指令——做好组织旅客疏散转移的准备。因汤华清提前撰写了广播稿,列车广播员播发后,现场秩序有条不紊,各车厢旅客收拾行李、整装待发。8月2日12时40分,滞留72小时后,经过铁路部门奋力抢修,丰沙铁路沿河城站至旧庄窝之间的线路开通,K1178次列车上的841名旅客和30名乘务人员全部安全有序地登上了救援列车。

    终于可以回家了!这一刻,临时党支部所有成员长舒了一口气。

    “如果再遇险情,我还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汤华清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是共产党员的使命,也是人民警察的担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