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曲水流觞:故宫中的园林雅趣

    【博览荟】

    ◎周  乾

    位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内的宁寿宫花园,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的场所。宁寿宫花园的禊赏亭内,有一条蜿蜒的石刻水槽,称为流杯渠,是乾隆帝模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而建造的。其中,禊又名修禊,是指古人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觞是一种酒杯,杯身如船形,两侧有耳。“曲水流觞”的酒杯,一般为木制,底部有托,因而在水上稳如行舟。皇帝和大臣们围绕水渠而坐,酒杯漂到谁的位置附近,谁就作诗一首,或者罚酒一杯。

    禊赏亭内的“曲水流觞”活动,源于我国古代的临水祭祀。这种祭祀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随后逐渐发展成文人雅士参与的诗酒游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在会稽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部)举行的修禊活动。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会聚兰亭,饮酒赋诗,并把诗赋汇编成集,称为《兰亭集》。王羲之特为诗集作序,称为《兰亭集序》,他认为在崇山峻岭中、茂林修竹旁,尽管没有丝竹管弦之乐,但是大家临水吟诗,在天然园林中寄情于景,乐在其中。而乾隆皇帝命人在禊赏亭内建造流杯渠,亦表达了这种园林雅趣。

    流杯渠所在的地面区域长约4.5米,宽约3.7米,由石板铺成。其造型特点为:以中间部分的石板为对称轴,南北两侧各有4道弯曲的水槽;进水口、出水口则分别设在南侧、北侧最外道水槽的中部。水槽长27米,且为“九曲”之形状,不同位置的弯曲弧度大小不一。这样一来,酒杯在水中漂移,很容易因“九曲”的渠壁而被临时“截停”。水槽断面为上宽下窄的凸弧状:上宽约0.21米,下宽约0.05米,深度约0.18米。这种断面设计,与船形的酒杯相对应,便于酒杯在水上漂流。远眺流杯渠,其形状犹如一条蜿蜒游动的长龙,又犹如一个繁体的“风”字。从现场调查来看,该流杯渠的建造方法是先将若干石块平铺在地面,然后在上面画出水槽的轮廓,再分别对每块石板进行凿挖及打磨,开凿出流杯渠的不同部分,再进行现场组装,最后用防水灰浆对组装后的石块接缝处进行勾缝处理。

    禊赏亭内的“曲水流觞”,其供水方式及景观设计,均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智慧。

    从供水方式角度而言,“曲水流觞”所用水汲取巧妙。禊赏亭的南侧为假山,再往南为水房。水房内有两口缸,每口缸上口直径1.4米,下口直径0.8米,高1米,可存水2.7吨。缸的底部开口接水管,水管穿过假山底部,到达流杯渠。水从流杯渠南侧的栏板底部进入,底部水口的直径约为0.1米,涓涓细流沿着“风”字形的流杯渠缓缓流动,充满了诗情画意。

    需要说明的是,水缸的水源位于水房南面的水井。在举行“曲水流觞”游艺时,需从水井内取水倒入缸中,保证水流不断。水的流动主要通过水压产生。缸中的水越多,其重力越大,产生的水压越大,水的流速也越快。当缸中水快见底时,水流减速,并逐渐停止,产生与因“碰壁”而临停相同的效果。据初步计算,1缸水在水渠内流动完,需要约6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可满足一个饮酒作诗的“节目”需求。

    从景观设计角度而言,“曲水流觞”体现了我国古代精巧的造园技艺。此处,“曲”包含了两种用途:其一是显示出水景曲折多姿的艺术形态,其二是使得酒杯漂流一定的时间和距离,有利于营造较好的活动氛围;“水”作为生命之源,使人亲近,产生愉悦的感受,而形态丰富的水体,不仅与假山形成“一刚一柔”的景致呼应,而且为临水而设的君臣活动提供了重要载体;“流”动的水赋予了禊赏亭区域生机,营造出山涧溪流的意境,亦为君臣的吟诗赋对提供了雅趣的方式;“觞”则体现了人文活动的公共属性,这与我国古代园林的休闲属性不谋而合。不仅如此,流杯渠南侧的假山因地制宜堆叠,灵活分割园林空间,巧妙点缀禊赏亭周边的风景,增添了人工环境中的山野情趣,并对水房进行了巧妙遮挡。而流杯渠两侧的汉白玉栏板上,均雕刻有竹纹,与王羲之的“茂林修竹”之境相呼应,亦反映出古人的风雅情趣和造园智慧。

    综上可知,故宫里的“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园林中精巧景观的代表,不仅包含了浓厚的人文意境,更是古代工匠卓越智慧的体现。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