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青海德令哈柯鲁柯镇村民:
告别“穷窝窝” 迎来新生活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马秀鹏

    近日,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柏树山新村,一幢幢红白相间的“小洋房”映入眼帘,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两边矗立着太阳能路灯……所见之处,一派欣欣向荣。

    在柯鲁柯镇柏树山新村,电气化、上下水、燃气等已成为居民家的标配。来自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希望村、新秀村、德令哈村等3个村的526户2104人搬迁至柏树山新村,通过易地搬迁,彻底告别“穷窝窝”,迎来新生活。

    “现在的房子由政府出资建设,既漂亮又舒适,还有独立小院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家有业,我很幸福。”在家中,居民蓟玉林乐呵呵地说,“现在的生活是我以前想象不到的,没想到搬出来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几辈人的梦想。”

    柏树山新村是一个易地搬迁村。搬迁之初,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精准发力,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力做好安置点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在电气线路、材料配置等方面统一规范,使这些外观漂亮、内部整洁的电力配套设施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搬迁后,柏树山新村依靠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资。为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紧密结合农网工程建设和动力电入村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大配网建设力度,确保动力电全覆盖,动力电运行平稳。

    “今年大棚的收成不错,农户亩产实现效益2万多元。农闲时,年轻人在周边光伏电站、枸杞园打零工,每天收入100元到150元。与以前相比,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蓟玉林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大棚采摘也迎来了一波高潮。“以前种地只够温饱,现在村里大力发展枸杞种植和大棚经济,才有条件考虑致富的事。”蓟玉林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我还年轻,不能只想着眼前,我要学习新技术,有机会自己再承包几座大棚。”蓟玉林说。

    现代化的蔬菜大棚中绿意盎然,滴灌、照明、电取暖、卷帘机等电气化设备从技术上保证了大棚温度恒定,适合植物生长。

    为确保大棚蔬菜生长旺盛,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德令哈)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深入大棚蔬菜基地走访,了解种植户用电需求、用电现状及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并向大棚种植户开展安全用电、科学用电指导。服务队队员对大棚内使用的卷帘机、潜水泵、取暖器等涉电设备,逐一进行巡视检查,对老化的线路、开关、插座等指导更换,发现私拉乱接和违规线路现场整改,确保大棚内用电线路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

    “我们家大棚现在种植的是黄瓜、西红柿、辣椒,还有人参果、羊角蜜等。除了供游客临时采摘的,其他的都早早就被饭店预订了。”蓟玉林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