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4日 星期一
成都青白江:
“放大版”实验室架起成果转化桥梁
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芶文涵 陈科  实习记者 李诏宇

    从技术发明到批量生产,需要多长时间?“无法预估”——这是业内人士普遍给出的答案。

    反复研发、不断投入资金……面对巨大的风险,这片中间地带成为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都不愿触碰的“厚冰”。如今,这块“厚冰”正在被不断击碎。

    击碎“厚冰”的“凿冰锤”便是中试,即中间阶段的试验,它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通常来说,进行中试能提高产品制造、应用等的成熟度,让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

    去年6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以期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和水平。如今,青白江中试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构建起了“1+3+3”的中试产业发展体系,即出台了1个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实施意见、成立了3个中试服务平台、出台了3个中试产业政策支持文件。目前,已有60余项科技成果在青白江区完成试验验证,12项科技成果实现中试产业化应用。

    青白江区为何发展中试产业?在中试产业探索过程中,青白江区形成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7月7日,记者前往青白江区进行探访。

    解决好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134所普通高校的科教资源优势、成都国际铁路港带来的物流优势、深厚的工业积淀优势,为青白江区发展中试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三个优势领域,从科技成果研发源头开始,聚集覆盖科研、人才、中试、孵化等各领域的功能平台,打造全链条中试产业基地。

    7月7日上午,“成都工匠”张路正在青白江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中试空间内开展中试试验。他眼神专注,灵活的身影穿梭在各式“放大版”实验室器材之间。聚焦新材料与碳中和赛道的该中试产业基地拥有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中试设施和厂房。“在这里,科学家上午产出的科研成果,中午就可以进行中试放大。”基地负责人叶锐说。

    在叶锐看来,科学家往往注重从0到1的原始技术研发,而从1到100的应用转化需要复合型工程师团队的深度参与。“工程师只有充分理解科学家创新的本质,才可能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叶锐表示。为将高校院所的创新点子变成现实成果,叶锐安排了5位不同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服务1位科学家。“中试是放大的科研,这一过程的从业群体再也不光是科学家了,一定要植入工程师和工匠人才。”叶锐说。

    可解决危险废弃物处理问题的低温高效新型分离技术,世界唯一具有吸音性、阻燃性等优异特性的三聚氰胺泡绵,阻燃性能达V0级的MCA阻燃剂……目前,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已完成10余项成果落地转化,成果转化率达100%。叶锐直言,“没有不能转化的项目,关键就在于对项目的理解程度有多高。”

    打造提升城市功能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5月31日,由青白江区打造的全国首个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不同于此前大海捞针般的“广撒网”式搜寻,该平台通过先进大数据匹配机制,可为项目找资金、资金投项目、项目找人才等一系列需求实现精准匹配。目前,该平台已集合各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10余家和以王琪、石碧院士为代表的中试产业专家150位。

    不久前,航天赛博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青白江欧洲产业城中试示范基地。“我们聚焦特种装备、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专业领域,布局若干高水平专业实验室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目前,我们研究院已导入4个实验室项目、4个中试项目,部分项目将在1年内实现产业化。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一个8000平方米的中试实验楼,构建‘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孵化集聚一批优质高科技企业,为青白江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速。”航天赛博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部负责人李晶晶说。

    6月21日,青白江区2023年二季度2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本次开工项目中,多个与中试产业基地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地处“340科创园”中试产业基地的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高端金属部件智能制造暨中试基地是青白江重点引进的中试新项目。该基地将围绕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孵化,建设金属材料科创研发成果转化基地。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导向,着力打造拥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