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为中小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辽宁省科协深入园区“解剖麻雀”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本报记者 郝晓明

    炎炎夏日,从辽宁沈阳赶来的技术专家正在营口高新区辽河铝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查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生产设备、电气控制及生产工艺调控装置情况,从传感器、控制器再到执行机构,来自沈阳安新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把脉问诊,认真了解生产环节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多亏省科协给我们引来了行业专家,马上就要对设备进行测试了,有了他们指导,企业一定会走上科技创新的快车道。”营口辽河铝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林信心满满地说。

    奔着问题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宁省科协6次深入营口高新园区“解剖麻雀”,针对园区中小企业存在的行业高尖端人才短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与创新同行提供支撑。

    走下去!牵线搭桥发挥智力优势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宁省科协以“主题教育”为指导,将“双进双促”工作放到首位,深入中小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大兴调查研究,就要到基层去,奔着问题去。”辽宁省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把中小企业最迫切、最棘手的问题收集上来,做好他们和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的对接服务,把理论学习获得的思想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营口辽河铝材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产线数据信息无法扩容、与其他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制约了企业新增产能。看到这些问题,省科协及时与沈阳安新联系,让两家企业技术人员坐到一起,深度交流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一番深谈,双方约定在辽河铝材生产现场召开技术说明会,继续深度研讨解决方案。

    4月26日,沈阳安新总经理张秋实与技术人员如约来到辽河铝材生产车间,现场踏勘精制铝业表面处理生产线。“由于企业生产任务排期满,系统和数据都没有备份,停车测试会产生较大损失。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任务,双方决定先签署保密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再根据企业生产时间和生产任务,对企业进行技术提升和设备升级。”张秋实说。

    发挥科协组织智力优势,建立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同企业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针对营口高新区内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中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高端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等问题,省科协有针对性地引进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东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位高层次专家,涉及装备制造、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领域。

    解难题!建立助企纾困长效机制

    在此前3次调研基础上,4月14日,辽宁省科协主要领导与12位专家再次深入高新区,来到巨成教育、辽河铝材、上海磐鸿科技(营口)等企业,现场解答企业关于数字化智能工厂和两化融合、数据上传云平台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并启动了“科技110”服务站,12位专家成为服务站首批入驻专家。辽宁省计算机、互联网、化工、工程热化学等学会,也在园区建立了11家学会服务站。

    根据园区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按照行业和学科划分,辽宁省科协组建了先进焊接(连接)、激光加工、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等5个科技服务团,并在重点企业设立跨学科专家工作组,引导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入驻企业,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技术服务。同时,借助“英才计划”,通过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学会工作站、院士联系点、“科创中国”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四站一点一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截至目前,该省科协已为园区企业引进80余名高端人才。

    “现在,高新区已成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在辽宁地区的数字节点,在园区企业建立起与科协常态化互动的创新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科创资源共享,这对园区发展数字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营口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局局长郝卫华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