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黄骅港:向绿而行 向智而兴

◎本报记者 陈汝健

    

    智能化的“翻堆取装”全流程工序、近零排放的本质长效抑煤尘技术、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如今的河北黄骅港,已由传统的煤港变为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大港。

    传统的煤炭港口是如何实现绿色智能的?“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军深以为然,要培养科研团队,要坚持自主创新,要为煤炭港口乃至干散货港口行业开创一条智能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科技构建绿色屏障

    5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渤海湾西岸穹顶处,蓝蓝的海水映入眼帘,微带盐腥气的海风迎面扑来……不远处,由晋北驶来的一列运煤专列抵达港口,长长的车厢被定位车牵引至入港第一站——翻车机房。

    走进翻车机房,只见巨大的“O”形转子四翻式翻车机张开怀抱,一次“抱”住4节车厢翻转,20秒便将车厢带车轨整体翻转160度左右。随着煤炭倾泻而下进入地下料仓,翻车机两侧喷出细密水雾,迅速抑制翻腾欲起的煤尘。仅仅数秒,320吨细煤便卸载完毕,而作业区外依旧清洁如初。

    “这只是煤炭抵达港区后的一个环保智能工序。”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部经理董传博告诉记者,在煤炭港区,还有翻车机底层精准洒水、皮带智能清洗、曲线溜槽及新式裙板密封、堆场智能补水……通过环保科技的应用,解决了煤炭翻、堆、取、装等工序中粉尘治理难题。

    让黄骅港实现绿色智能港口建设的关键要素有哪些?“这主要缘于我们组建了智能科创团队。”董传博认为,有了科技创新这个突破口,科技环保成果就犹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皮带机洗带装置、堆料机臂架洒水技术、煤粉制饼工艺、现场清扫自动化……

    在黄骅港,煤尘防治可行技术已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不仅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操作,还实现码头岸电全覆盖。

    谈及环境监测时,董传博说:“我们在煤炭港区设置了17处环境监测点,粉尘监测数据一分钟一更新,检测结果显示港区内外数值相差不多。”

    与此同时,黄骅港还建设了滨海湿地生态景观区、乔灌草结合临海立体绿色景观带等170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在这里,实现了港区水域及绿化覆盖率31.3%的绿化奇迹。

    如今,黄骅港已形成“港在海中建,人在画中行”的优美画卷。

    以创新打造现代化大港

    “原有基础设施不变,还要实现自我突破,提升效率、运能和安全稳定性,是摆在我们运营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问题。”黄骅港务公司信息中心副经理刘华琳认为。

    如何突破?“煤港人最了解煤港。”刘华琳表示,他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联合攻关,为煤港创新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我们组织基层技术力量,先后成立19个课题组进行专项研究,引入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进行联合攻关。”刘华琳介绍,最终他们成功攻破了取料机远程作业,这也为黄骅港智能化改造打开了希望之门。

    “在完成堆料机改造基础之上,我们又实现了全部堆、取料机的智能化作业。”刘华琳说,智能化堆场在黄骅港成为现实。

    创新为黄骅港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坚定了煤港人建设智慧港口的决心。

    装船机自动化改造是全流程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全煤港最难的一个环节。“为突破航向偏差所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建设了5G专网、运用北斗定位系统、结合船舶数据库,应用了船舶位姿测量设备、语音装船终端设备。”刘华琳介绍。

    为确保自动化作业的精准度和安全性,目前黄骅港建有3个北斗系统主基站,57套北斗导航移动站,涵盖公司40台单机设备,17套船舶位姿测量设备。在全流程自动化作业的支撑下,黄骅港开启了由智能港口向智慧港口迈进的新征程。

    为破解“一煤独大”的港口格局,黄骅港完善了码头建设,拓展了货种货源渠道,新开内外贸及集装箱航线。“未来,我们将由单一的煤炭港口转型为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李洪军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