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破解农业贷款难,山东有了好办法

    ◎本报记者 王延斌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深度融入农业场景,从产业支持方向、服务对象选择、担保要素设计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授信规则,实现期限精准匹配,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引导合作银行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

    因为缺乏有效抵押物,山东烟台苹果种植大户郑文彬在打算扩大种植面积时却没了资金,“没有担保、没有熟人”的现实一度让他陷入困顿,“惠农贷”的出现带来转机。

    5月10日,当郑文彬向科技日报记者讲述这一切时,他用了一个词——“及时雨”。

    破解三大痛点,“无抵押可贷款”走进现实

    郑文彬眼中的“惠农贷”,全称为“鲁担惠农贷”。它是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提供增信机制,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一般农户发放、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用途的贷款。其中,山东农担起到了关键的担保人角色。

    “‘惠农贷’破解抵押不足、费率过高、手续繁琐三大痛点。”山东农担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成立向记者强调,如果符合“七有”条件,即有建档、有信用、有规模、有经验、有效益、有主业、有需求,即便没有抵押也可贷款。

    因为符合“七有”条件,郑文彬很快拿到了由山东农担提供担保的300万元贷款,由他担任总经理的昊林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重新焕发了生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但资金很关键。记者了解到,围绕农业产业链,山东农担布局担保链,先后研发出果香贷、生猪贷、农耕贷等一系列针对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担保产品及服务。

    这些产品契合了烟台当地的农业实际,备受农民青睐。

    位于渤海之畔的烟台宗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手持省级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但关键时刻,“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在该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非常时刻,资金短缺问题凸显出来。

    在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宁看来,山东农担支持海洋牧场建设,使得资金问题解决有了更多思路。他没想到的是,抵押海域证,企业居然拿到了300万元贴息贷款。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向来被认为是弱势产业——靠天吃饭、投资周期长。于是,“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把农户手中的零星土地交给合作社整合托管,以合同契约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整片、整村托管,确保基本农田的长久保持,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这一系列场景出现在山东省诸城市。

    该市通过“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新模式,探索出一条由网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土地打包托管给服务主体种植经营、银行提供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山东农担提供担保和信息化支撑的新路子。

    林家村农田“换活法”,源于新模式的介入

    在诸城市林家村镇镇长罗永春眼中,以2023年春种季节为分水岭,林家村镇农田“换了活法”:大量无人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地埋式节水节肥喷灌等智能化设备的出现,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产量品质。

    “在市场不愿意做的地方,我们要充当起关键角色。”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的这句话凸显出该公司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地位。

    他们深度融入农业场景,从产业支持方向、服务对象选择、担保要素设计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授信规则,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引导合作银行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目前他们的服务已覆盖山东绝大部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没有抵押可贷款,如何避免“看走眼”?位于山东农担公司总部的一块智慧大屏解开了这个疑问。在这块大屏上,“山东省涉农大数据平台”几个大字非常醒目,里面各种各样的数据随时变换。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这些传统生产要素产生了深刻影响,展现出了巨大价值和潜能。而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是山东农担的法宝之一。

    该公司整合政务、银行、第三方等多维度外部数据,率先在全国农担体系接入人行二代征信系统,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合作推进山东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数据维度,延伸数据广度,加快释放数据红利,实现对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画像。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全国首创“24小时不打烊”的客户直通平台,农业经营主体扫码通过预审后可自主选择贷款银行,实现足不出户拿到贷款。

    山东农担已累计为山东省191个村集体提供担保贷款2.23亿元,实现种植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