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9日 星期二
华夏大地,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拔节生长”

    【强信心 开新局】

    ◎本报记者 矫 阳

    初夏始,万物争。

    5月7日,陕西西安,陕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韩国NAM新能源高端材料厂房项目(以下简称NAM项目)1号组装车间正在进行交付前的准备;云南大理,华晟新能源厂房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

    华夏大地,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载体,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拔节生长”。建设者不断创新技术及工艺,使这些现代化厂房建设高速优质。

    NAM项目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单体建筑多达25个,土方整体开挖转运量超200万立方米。“业主要求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挑战巨大!”中建二局西南公司NAM项目负责人李涛说。

    任务重,工期紧。经集思广益,项目团队发现,大空间厂房的超高支模,若按常规方法,既慢又容易发生危险。为此,建设者创新运用了新的支撑技术——“48系列镀锌盘扣架+铝梁支撑技术+梁间板斜撑技术”。“这项支撑技术的关键是轻便省力,原本需要10人托起的重物,现在1个千斤顶即可搞定!”李涛说,这项革新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苍山脚下,洱海之畔。云南首个5吉瓦新能源光伏项目——大理华晟新能源厂房项目所在地,每年8级以上大风超过70余天。“厂房屋面面积大,平均风速达5.4米/秒,防风是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中建二局西南公司华晟新能源厂房项目经理范安华说。

    建设者在施工中创新施工模式,保证了施工的高效安全。在金属屋面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集吊装、放卷、压瓦、输送为一体的屋面瓦施工模式,既有效规避了大风条件下长时间高空吊装的风险,也保障了工人安全,提升了施工效率。

    为确保安装牢固,项目团队还在屋面施工中创新采用“直立锁边咬合”工艺。“‘直立锁边咬合’,就是屋面缝合看不见穿孔,而是通过瓦与瓦之间的直立锁边进行咬合,继而形成密合连接,保证金属板之间不会因热胀冷缩而变形。这项工艺‘天衣无缝’,抗风又防漏!”范安华说。

    面对新业态、新要求,如何保证项目施工因地制宜又快速精准,建设者交出了“智慧”解决方案。

    “占地23万平方米的4个主体厂房同步启动。场地拥挤,钢结构柱高超过30米,最大跨度33米,最大的钢结构构件重达7吨,但吊装工期却仅有90天。”中建二局西南公司四川眉山中创新航正极材料项目总工程师秦成龙说。

    与普通房建相比,钢结构厂房具有单体占地面积大、钢桁架跨度大、用钢量大及构件多的特点,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误差,既带来安全隐患也会增加返工成本。“我们运用‘BIM+AR’智慧建造技术指导钢结构吊装,确保了既快又准。”秦成龙说。

    项目团队运用BIM软件精确设计好2700余个钢结构构件三维模型,通过虚拟演示反复修改吊装方案,最终优化出“跨内+跨外”组合吊装法,即在跨内优先吊装钢梁,跨外优先吊装钢柱及散件拼装,科学协调了大件钢结构构件进场顺序,优化材料堆放及调拨,同时解决了同步施工作业面狭窄等困难,项目主体结构提前20天封顶。一座座现代化厂房迅猛推进的背后,是中国建筑秉持“高效建造、精益建造、智慧建造”管理理念跑出的“加速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