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1日 星期二
“三主四特三新”——
科创兴市看浏阳

    【走进创新型县市】

    ◎本报记者 俞慧友

    700平方米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200平方米低温冷库,200平方米种质资源保藏库和智能育种工厂。

    43个植物新品种权,Y两优900、Y两优911、Y两优957等高产、高质、高抗、高效、高适的自主知识产权“五高”超级稻新品种。

    累计推广杂交水稻4500万余亩、增产粮食45亿公斤,帮助农民实现增收112.5亿元……

    数据来自一家由科学家创办的企业——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袁创)。企业不大,但为我国稳粮保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妥妥的贡献值。

    这种贡献值,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受益于企业所在地湖南省浏阳市的一项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提升的好制度。

    巧心思!浏阳推出“创新合伙人”等“创新系”

    2018年,浏阳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如何创新,当地市委、市政府费了不少心思,也摸索出了不少好办法。“创新合伙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创新合伙人’模式,是我们深入实施的柔性引才政策。通过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技术专家形成创新合伙人,探索‘1+1+N’模式,即1个院士专家团队,指导1个产业,联结N个经营主体的做法。”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说。

    以湖南袁创为例,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与袁创超级稻技术公司共建了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合伙人’模式,助力我们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快速。”袁创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邓启云说。

    在浏阳,这样的特色创新做法颇多。

    创新“1+N”园带镇模式,以园区为主体、整合浏阳周边六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新主导产业。同时,建金阳新城,以新城带乡镇,实现“城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 “1+1>2”“1+N”的优势叠加效应充分彰显。

    创新产业链模式,积极打造“产业森林”。通过出台《浏阳市产业链推进及重点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实施办法》,浏阳布局了15条产业链。三年间,当地累计引进366个产业链项目,吸引产业链610余家上中下游企业进驻。2020年,15条工业新兴和优势产业链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729亿元,约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

    截至目前,浏阳已聚集起蓝思科技、惠科光电、尔康制药等一大批高精尖企业,形成了“三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四特”(烟花爆竹、绿色食品、家居建材、再制造)“三新”(新材料、环保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市”助力浏阳“科技值”翻倍

    湖北武汉有三镇,湖南浏阳有“三市”:创新立市、人才兴市、产业强市。

    依靠“三市”,2020年,浏阳市“科技值”翻倍:高新技术企业较2017年增长2倍。完成技术贸易合同登记额较2017年增长4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4.8亿元,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34.9%提升至46.54%。

    创新立市。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1+8”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优化创新环境。启动试点产业项目“先建后验”改革。乘着改革东风,长沙惠科项目仅1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超高清面板生产基地,创下了全国同类项目最快建设速度。

    人才兴市。“专业英才千人计划”政策和4.6亿元人才专项资金,让浏阳成功构建起了全链条、全谱系的高、尖、精、特人才资助支撑体系,形成了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创业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四大“人才池”。

    产业强市。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领军型企业”的培育生态链,打造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创新型企业矩阵。

    发展新产业。围绕芯片、新型显示器件、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浏阳构建了“芯屏器合”产业结构新格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率先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特色产业。浏阳是全国闻名的烟花之乡。近年来,浏阳实施了烟花爆竹产业“安全提质、科技革新、质量创优、文化赋能”工程,设立专项经费,引导花炮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浏阳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无火药烟花理念,首创了无火药智能喷花机。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花炮行业有药工序分段式机械化改造率达80%以上,涉药作业人员减少50%以上。2020年,烟花产业集群总产值202.9亿元,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量的60%,内销总额占全国总量的50%。

    “下阶段,我们拟持续巩固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全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以科创兴市,以制造强市,加快壮大‘三主四特三新’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朱东铁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