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控源截污、科学治理
江苏宜兴为水环境“治病强身”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柳 鑫

    治理水环境就像是治病,既要排毒,也要通过调理增强免疫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科学的方式,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孙列锋

    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

    3月27日,记者从江苏省宜兴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该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创下历史最好纪录:2022年,9条主要入湖河道全部达到总磷总氮约束目标,3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率90.3%,达标率100%。

    “多年来,宜兴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攻坚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统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发展成效加快显现,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定步伐。”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说。

    科学治污改善水环境

    地处苏浙皖交界处的宜兴,既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又是农业大市。多年来,工业污染物、农业污染物、生活污水的交叉污染曾困扰着这座江南文化历史名城。

    用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孙列锋的话来说:“宜兴工业企业密度大,农业种植养殖面积广,水网错综复杂,水治理难度大、国考省考要求高。”

    宜兴是如何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还城市青山绿水,再现江南水乡美景的?

    “治理水环境就像是治病,既要排毒,也要通过调理增强免疫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科学的方式,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孙列锋说。

    在宜兴市委市政府领导看来,控源截污是治理水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宜兴通过“一口一策”把好入河排污口“阀门”,先后完成境内太湖流域46条入湖河道的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溯源工作,给2159个入河排污口上了“户口”,完成了1492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为水生态环境实施“点穴式”精准治污提供了基础保障。

    宜兴还进行生态治水,通过“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滆湖、太湖清淤130万立方米,以及滆湖保护区3万亩养殖池塘退养,规划建设太湖西岸10个湿地群落,打造东氿、团氿“水下森林”城市生态新亮点。

    “2017年开始,我们纵深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攻坚行动,坚持陆上水上同步治理,采取建立河长制、集中管网村村通、统一分类排放、应用围水处理、加速土地流转、集中大户耕种、生态修复湿地、构建生态绿廊等方式,有效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生产实现‘蝶变新生’。”宜兴市新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副主任蒋欢说。

    现代装备技术织密“护水网”

    5年来,宜兴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科学治水能力。

    宜兴完善督查制、问责制、专班专人,紧盯“重点户”,持续加强整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企业排污治理能力,确保水环境问题不反弹、环保治理力度不下降、绿色安全生产底线不突破,让生态、绿色、低碳、环保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5年来,宜兴聚焦水质长效管理,全力织密治水护水网。为确保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该市对主要入湖河道进行自动和人工采样监测,对百渎港等增加人工巡视,并陆续将水体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用于水环境治理中,建立起监测、管控、执法、治理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宜兴还打造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河湖环境、污染源等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及时发现环境质量问题,对即将超标的站点或污染源开展超标预警,最大限度避免环境问题发生。

    此外,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还联合科研院校,组织专家集中攻关,解决了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等难题。目前,该污水处理厂不但可以从污水、蓝藻中提取出有机肥料,还实现了生物发电。

    如今,宜兴已建成200个美丽示范河湖,全方位打造出水系畅、水色清、水景美、水韵悠长的美丽河湖“宜兴样板”,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宜兴全市上下始终以认真态度、较真精神、顶真作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谱写宜兴现代化建设的绿色篇章。”封晓春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