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保护黄河要抓住
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付丽丽

    “黄河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整体谋划。202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出台,并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准绳。

    长期以来,黄河水沙关系复杂。水利部政法司司长于琪洋曾指出,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保护治理的最大症结。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王建华说。

    王建华介绍,根据第三次水资源评价结果,黄河水资源量已衰减到490亿立方米左右。在新的水沙情势下,河道内输沙和生态水量应预留多少?河道外各省区如何优化分配?分水量、取用水总量、断面下泄量三者之间如何实现闭合化管理?在流域分水方案的框架下,该怎样科学有效节水?这些都是关乎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基础性问题,亟须解答好。

    王建华表示,虽然随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推进,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从原来的每年16亿吨锐减至近10年的每年2.5亿吨左右,但目前,对未来黄河入河泥沙量预测,各方专家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

    为此王建华指出,应统一对未来黄河入河泥沙量的认识,并尽快启动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主体的黄河增水措施,加快前期论证,推动工程尽早上马。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