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长江大保护呼唤协同联动
在2022江源综合科考中,长江源区的水生态和水环境状况是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们的观测重点。图为科考队员在采集底栖动物样本。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史 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两周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更是一座生态宝库。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水环境理化指标达到或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十分突出,尤其是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对记者表示。如何进一步提升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支撑保障能力?

    在调研中,潘碧灵发现,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尚不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已从过去的水质转变为现在的水生态,水生态监测涉及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环境和水资源等几大类监测指标。”潘碧灵说,现阶段,长江流域的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以及长江流域监测机构已探索开展水生态监测,初步形成了水生态监测能力,但全流域的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还未成型。

    潘碧灵认为,生态修复不能“各扫门前雪”,长江大保护“朋友圈”应和谐共生。她建议,要“加强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生境保护、水资源保障等指标,加快建立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建设水生态监测网络,并推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

    去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科学构建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制定评分细则,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

    潘碧灵也是扎实推进生态考核机制的拥护者。“一方面,要加强研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优化相关考核指标要求,确保监测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流域水生态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积极与美丽河湖建设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挂钩。另一方面,要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推动地方加强相关问题整改,进一步强化水源涵养、岸线保护、水系连通、污染治理等工作。”潘碧灵说,比如,围绕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协作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推广示范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公布一批典型示范工程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