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
《自然》:火星设备探测生命面临挑战
将样本带回地球十分必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篇天文学论文指出,当前人类在火星上部署的科学仪器,可能达不到发现生命迹象的灵敏度。

    自20世纪70年代“维京”任务启动以来,人类为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一直在反复尝试。如今,半个世纪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和“毅力号”火星车也只能发现含量很低的简单有机分子。这些结果引出了一些疑问:当前设备的水平或是火星岩内部物质的特性是否限制了人们找到生命证据的能力?

    西班牙天体生物学研究中心科学家此次测试了当前与先进实验室设备一起或将送上火星的仪器,使用它们分析了来自“红石”的样本。红石是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一个河流三角洲的沉积物化石遗存。这些沉积物是在1.6亿—1亿年前极度干旱的条件下形成的,与“毅力号”正在火星上研究的耶泽罗陨击坑具有相似的地质学特性。

    然而,对火星上在役检测仪器的分析显示,这些设备几乎无法在检测限度内探测到分子化石特征,也就是古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仍残留在岩层中的有机化合物。

    如果数十亿年前,火星上确实有过生命,就会存在低水平的有机质,而研究结果表明,火星上当前使用的技术很难或是不可能检测到这么低水平的有机质。研究人员还强调了将样本带回地球的必要性,因为这样才能得出火星上是否曾有生命的最终结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