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为钢轨问诊把脉、保障中欧班列开行……
“最美铁路人”讲述“奋斗者”故事

◎本报记者 矫 阳

    

    新时代,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当人们坐着高铁看中国、享受美好旅行时,其背后是一大批“最美铁路人”的接续奋斗。2月27日,作为“最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5位最平凡的铁路职工来到国新办,向中外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工务段的一名探伤工黄涛,是一名“钢轨医生”,主要工作是给钢轨问诊把脉,找出钢轨伤损。“工作20多年,我累计行走了近4万公里,发现最小缺陷尺寸直径只有1.5毫米,相当于黄米粒那么大。”

    黄涛平时喜欢琢磨一些小革新、小发明。在当天的见面会现场,黄涛带来了一款创新小工具——探头夹持装置。“平时作业过程中,有时探测的部位空间比较狭窄,手持探头伸不进去、够不到,而这个探测小工具相当于手机的自拍杆,对一些伸不进去、够不到的地方,可以借助这类小工具夹持着探头进行伤损探测。”黄涛说。

    小工具解决大问题。钢轨探伤工作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良心活,岗位虽然平凡,但责任重大。“作为探伤工,我们就是要做到‘检测一公里、放心一千米’!”黄涛说。

    32岁的杜赫,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副主任。

    2012年从部队复员后,杜赫来到库布齐沙漠腹地,成了一名接触网工。接触网是给列车供电的输电线路,距离地面大概6米高,需要通过吊弦来保证接触网的高度稳定,而调整吊弦的长度是杜赫的工作之一。

    与黄涛一样,杜赫也带了两把安装吊弦时用的扳手到现场。一把是过去常用的棘轮扳手,一把则是现在使用的力矩扳手。

    “相比棘轮扳手,力矩扳手的特点不仅是干活快、效率高,还可以调整力矩,让我们的作业更加精准。”为了让列车运行更加平稳有序,杜赫想方设法把原本要求2毫米的标准误差控制在1.5毫米。

    与黄涛、杜赫一起,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小燕、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运转车间值班站长马如铁、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列车长吕盼,也分别与记者分享了各自的奋斗故事。

    2016年,正值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满洲里口岸站运量急剧攀升。为解决现场作业效率问题,马如铁带领骨干团队蹲在现场反复揣摩作业环节,通过动态掌握班列开行信息,合理调配机车,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吕盼担任冬奥专列列车长。“我和姐妹们成立了‘雪之梦’服务品牌,一心优化服务、延伸服务,认真观察每一名旅客需求,探索推出了重点旅客呼叫器、盲文服务卡、婴幼儿安睡床、耳鸣操等10余项特色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吕盼共安全值乘冬奥列车97趟,和班组同事一同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运输任务。

    而郑小燕的工作是,对海量的列控数据进行验证,对列控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确保100%正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