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1日 星期三
以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白银集团产业升级出实效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本报记者 颉满斌

    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省劳动模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集团)第三冶炼厂熔炼车间调度室调度长张晓平自北京回来后,一刻都没停,进工厂、进企业、进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这些热词早已深深扎根在他所工作的白银集团。

    创建于1954年,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白银集团有着“共和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子”之称。我国三分之一的铜曾出产于此。

    近十年来,白银集团营业收入和有色金属产品产量逐年稳步攀升,连续上榜中国企业500强,“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323位,“2022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排名152位。在白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经理王栋看来,一串串数字背后,标注的是白银集团十年来的奋斗不止、创新不怠。

    近日,甘肃省省列重点“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建设取得了新进展,这让全公司上下更加干劲十足。

    “三化”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9年5月16日,这一天让王栋记忆深刻,白银集团在新历史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具有现代化工艺及装备的铜冶炼闪速炉技术提升项目顺利点火。

    “作为甘肃省‘十三五’期间的省列重点项目和白银集团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实现了‘一次性成功贯通工艺’的重大突破。”王栋说,这就打破了投料量达到设计值最快的行业纪录,实现闪速炉系统“达到设计、优于设计”的目标。而“白银炉”与现代“闪速炉”的优势互补,正在进一步提升白银集团在铜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1年,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甘肃省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下简称“三化”)改造。

    “近三年累计实施103项‘三化’改造项目,成果丰硕。”谈起成果,王栋如数家珍……小铁山矿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甘肃德福、长通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甘肃德福通过省级智能工厂评定,铜业公司硫酸车间、熔炼车间通过省级数字化车间评定,绿色化项目锌电解重金属废水智能化源削减大型成套装备研发及工程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致长通公司获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厂坝矿入选陇南市绿色矿山。

    “科技创新贯穿在‘三化’改造的每一个环节,这几乎成了白银集团每一位职工的共识。”王栋说,目前,白银集团已经具有采选1000万吨、铜铅锌60万吨、黄金15吨、白银500吨的生产能力,装备技术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产业升级出实效 提质增效见真招

    综合利用好矿产资源,决定着我国有色金属冶金的高度。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积累技术创新成果就成了当务之急。

    白银集团有一大技术法宝——“白银炼铜法”,它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铜技术。在此基础上多年创新形成的“新型白银铜熔池熔炼炉”工艺,1980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围绕“白银炼铜法”,一代又一代“白银人”孜孜不倦地开展科技创新。

    “近十年来,白银集团投入近两亿元,从提高冶炼强度,实现自热熔炼等方面不断创新,投入和产出实现了正比。”王栋介绍,新建成的“闪速炉”与新型“白银炉”工艺优势互补,实现“1+1”大于2的效能,极大提升铜冶炼综合竞争能力。

    白银集团铅锌厂的152㎡流态化焙烧炉是世界首台、炉床面积最大的焙烧炉,形成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锌冶金技术,为行业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第三冶炼厂采用ISP火法炼锌工艺,是行业内唯一可实现铜铅锌混炼的冶炼工艺,最大限度富集回收原料中伴生的有价金属,成为白银集团一大效益增长点。

    “企业创新没有终点。”王栋说,他和张晓平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落实在科研一线,是他们未来共同奋斗的目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