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31日 星期二
“冬闲”人不闲 为蒜增绿忙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暮冬岁首,“冬闲”人不闲。

    “史老师呢?”

    “大专家去蒜地了!”

    1月28日,在江苏徐州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大门口,门卫胡广军习惯性地回答道。

    “大专家史老师”是科技特派员、江苏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葱蒜岗位专家、研究员史新敏。刚到基地,还来不及进基地办公楼,他就马不停蹄地跑到雪地里看今冬大蒜的长势。

    “这几日是大蒜的安全越冬关键期,5叶1心便是最耐冻的健康苗,还要注意大蒜的根腐病和心腐病防治。”一通查看,史新敏放下心来,今冬基地大蒜长势不错,他仔细地交代道。

    大蒜产业是江苏省有名的富民强县、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产业,年播种面积180万亩,产量230万吨,年出口创汇4亿美元以上,是江苏省出口额最高的农产品。

    有这样一个科研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大蒜科技创新和应用发展的主战场。他们就是由11位专家组成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蒜创新团队。

    连日来,团队成员们奔波在徐州的大蒜种植一线,所到之处每块大蒜试验田内均匀设置5个点,每个点连续选择10株蒜苗,先计算蒜苗叶龄,后挖取蒜苗查看根系健康状况,判断是否有根腐病,最后还要再来上一刀,剖开蒜踵观察其是否正常,有无易忽略的大蒜心腐病。

    “这绿油油的蒜苗里可蕴含着强大科技力量!”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刚,指着茱萸山街道办事处鹿楼村乡韵家庭农场大蒜新品种150亩展示方说。

    “我们团队遇到最难的两道坎之一就是基础研究的攻坚。”史新敏说。面对大蒜病毒病原不清、检测和脱毒技术低效、无病毒种苗匮乏……大蒜创新团队选择向难题挺进!他们收集了280多份大蒜品种资源,开展了钴-60(Co)、X射线、离子束辐射诱变新品种选育及提纯复壮地方品种繁育,形成了集资源评价创新、品种改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的多学科综合性创新团队。

    第二道坎便是应用推广的突破。

    “成果好不好,老乡说了算。大蒜与其他农业产业一样,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江苏省邳州市宿羊镇农技中心主任刘贤松说。

    如何打通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该大蒜创新团队建立了科研、推广和基地的联合攻关体系,创建了规模化的大蒜无病毒苗繁育基地,集成的“葱蒜类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入选了2020—2021年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脱毒徐蒜3号白皮早熟,脱毒徐蒜6号紫皮高产,我们公司仅靠这两个大蒜新品种就带来了年增百万的收入,也带领了周围的蒜农致富,太谢谢您了!”江苏省徐州硕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臧凤满拉着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蒜品种改良科学家、研究员杨峰的手不松开。

    面对品种老化,高产抗病新品种缺乏……大蒜创新团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自主选育出适宜黄淮经济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头蒜新品种7个,2022年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个,新品种在邳州市等大蒜主产区累计推广100余万亩,并辐射到河南开封、云南大理、山东德州、甘肃兰州、河北石家庄、江西九江等。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蒜创新团队把根深深扎进大蒜田里,以科技之力为大蒜增绿,绘就大蒜产业的蓝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