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0日 星期五
科技动能助“世界风筝之都”起飞
图为在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总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装配发动机。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本报记者 王延斌

    

    研发更多突破性新技术搭建链条,聚拢创新资源做强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深耕科技创新延伸链条,这就是山东潍坊高质量发展起飞的逻辑。在这里,一条“关键技术建链—创新资源强链—创新主体延链”的新动能链条已经形成。

    走进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展厅,传统鼓风机与磁悬浮鼓风机代表着新旧动能的对照——相对传统鼓风机,磁悬浮鼓风机“深”怀绝技,节电30%以上;而两者两三万元与近30万元的价格悬殊也体现出高科技的独特价值。

    新旧动能转换,不仅让企业“换了活法”,更让其所在地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发展获益匪浅。

    山东潍坊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1月初,工信部公示的2022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推荐名单,全国10个市(州)拟确定入选,潍坊榜上有名,是山东唯一入选的地市。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这里以5338亿元的GDP总量,4.1%的经济增速坐稳北方地级市前四强交椅。寻找“世界风筝之都”起飞的背后秘密,科技日报记者发现科技支撑下的新动能成为关键引擎。

    一条产业链串起八个“单打冠军”

    虽然地处县域小城高密市,但豪迈集团从来不缺乏野心。作为从事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的生产及销售、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的铸造及精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曾经先后夺得轮胎模具、气门芯、风电变速箱零件和海底采油设备四项“世界冠军”。而在该企业展厅,满墙的发明专利证书和多个省部级科技大奖鼓足了豪迈集团当家人张恭运的底气。

    豪迈集团是山东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之一。制造业是潍坊的优势产业,2021年,该市动力装备集群年产值达到了4135亿元。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大集群需要大龙头。在潍坊,这条产业链串联起潍柴动力、潍柴雷沃重工、天瑞重工等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4135亿元的年产值,甚至占到了全国动力装备行业年产值的35%,规模在全国属于最大。顺理成章,潍坊喊出建设“国际动力城”也就不难理解。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潍坊动力装备集群产值占全国的35%,但从业人员只占全国同行业的9.55%。用了不足十分之一的从业人员,却创造了全国超三分之一的产值。

    这是如何实现的?答案蕴含在科技创新中。

    2022年11月20日,地处潍坊国家高新区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动力)在一天之内接连发布两个“全球之最”——商业化柴油机本体热效率达到52.28%和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达到54.16%。

    值得注意的是,本体热效率高达52.28%的柴油发动机是该企业在3年内的第3次重大突破。2020年,其研制的柴油机本体热效率突破50.23%;去年1月,这一数值被提升至51.09%。如今,数据又被刷新。

    核心技术连续突破,支撑着潍柴动力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国内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下实现增长。

    正因为看到了核心技术突破的正向逻辑,潍坊在打造动力装备集群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和产业链短板。而这一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也让专家看出了门道。

    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程楠总结道:“竞争从单一企业之间的个人赛转向集团军之间的团体赛。夯实从上游到下游的整条产业链,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将1米宽的市场做到100米深

    舍弃售价两三万的传统罗茨鼓风机,潍坊亚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每台近30万元的磁悬浮鼓风机。这是为何?该企业车间主任马利斌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相对传统设备,磁悬浮鼓风机一天可省1000度电,一年就把购买设备的钱省了出来。

    成立于2008年的天瑞重工,创业之初专注于凿岩机研发与制造,并成长为工信部眼中的“单项冠军”。但该企业创始人李永胜却不满足:凿岩机市场就这么大,必须开拓其他领域。

    磁悬浮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无接触摩擦、能大幅降低能耗。将磁悬浮与鼓风机结合,李永胜冒了险。想当初,磁悬浮技术应用广泛,但核心在外。于是经过4年,1400多个日日夜夜,数以亿计的投入之后,新产品面世了。

    天瑞重工的成功之道在哪里?在采访中,李永胜不断地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创新的力量:企业主体需要苦练内功,持续进行科技创新与产业深挖。

    依靠科技创新,瞄准一个点,深挖下去,乃至“将1米宽的市场做到100米深”,这是众多潍坊冠军级企业的共同感悟。

    如今,多项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歌尔声学,在早期规模小、资金还不充裕时,就舍得研发投入。发展壮大后,歌尔声学近5年累计研发投入已达130亿元。正是这样的持续创新,使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让其得以持续成为行业冠军,多项产品在全球细分领域排名第一。

    2015年之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掌握深海隔水套管关键核心技术,豪迈集团项目组开展“头脑风暴”,拜访专家教授,破解高难度焊接技术,成为深海结构件产品世界“隐形冠军”,填补了国内在深水领域的空白。

    进入空白领域,再将“比较优势”转化为“胜利优势”,这是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潍坊实现“十强”产业(不含现代海洋)增加值766.5亿元,居山东第4位;占GDP比重为46.97%,居山东第1位。

    极具潍坊特色的新动能链条

    在潍坊风筝博物馆内,一台智能消防机器人正坚守岗位,一旦遇到烟雾或明火,其智能传感系统将精准识别并且报警,并利用高压水泵消除火灾隐患。

    小小消防机器人,内部别有洞天,从识别火灾到消除隐患,需要十几种高科技模块协同完成。这些模块从设计、研发到孵化全部来自国家级水动力平台。

    智能消防机器人是该平台的产业代表作之一。除此之外,这里的“宝贝”还有不少。比如仅需加入少量水即可搅拌成胶的高寒高强黏结材料,最低施工温度低于-30℃;用混凝土做出的特种材料,各项性能却比钢好很多倍……

    作为该平台的支撑者,山东大学水动力研究院院长张霄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水动力平台拥有众多学科支撑和科研攻关点,山东大学提供很好的人才培养支撑,潍坊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撑、平台支撑,像是一棵榕树,扎根之后,很快就可以一木成林。”

    对于缺少重点高校和大院大所的潍坊而言,创新资源可谓“先天不足”。但近年来潍坊不仅成功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还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三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区域创新的一颗耀眼之星。其中有何秘诀?

    水动力平台的落地,成为潍坊破解上述难题的“钥匙”。如今,潍坊已建成了37家国家级平台、338家省级平台、1514家市级平台,国家、省、市梯次合理、布局完善的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潍坊市科技局局长高玉国告诉记者:“我们出台一系列支持研发和产业融合的政策,从项目建设、人才吸引、生活保障进行针对性地支持,搞教城融合、产城融合,推动平台和人才的互为支撑,互为促进。”

    研发更多突破性新技术搭建链条,聚拢创新资源做强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深耕科技创新延伸链条,这就是山东潍坊高质量发展起飞的逻辑。在这里,一条“关键技术建链—创新资源强链—创新主体延链”的新动能链条已经形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