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生态建好了,大成果自然层出不穷

【短评】

    ◎王延斌

    “创制了100余项品种和技术,覆盖了过半中国麦田”“小麦新品种两年三破冬小麦全国单产纪录”,这是山东农业大学书写的小麦育种成绩单。如今,他们又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瓜果等品种选育方面书写了新历史。

    山农大因小麦闻名。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对主粮“芯片”发起攻坚,同时也锚定其他作物,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动因在哪里?是家国情怀?是历史传承?还是个人兴趣?答案或是兼而有之。但笔者更注意到山农大在制度设计方面的良苦用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三者一体化部署,山农大将制度用活了。他们对人才、对基础科研保持着十足耐心,并用制度固化下来。

    数据显示:近3年,他们引进了30多位高层次人才,自己培养的50多名优秀人才几乎没有流失,原因在于宽容机制和充分放权,学校就是服务者。

    在评价机制上,他们看待人才既重“显绩”也重“潜绩”,压力与呵护并存。同时,作为省属高校,山农大培养了不少院士,院士也聚拢了高层次资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就此形成。

    一句话,科研生态建好了,大成果自然层出不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