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曾秀丽:
让蜜桃在雪域高原“站稳”脚跟

【典型派】

    ◎本报记者 杨宇航

    初冬时节,雪线之上海拔4300米的西藏定日县协格尔镇林萨村的鲜食桃基地迎来了试种以来的首次丰收。

    一提到种植蜜桃,村民扎西罗布的嗓门立马提高了一倍:“要不是科技特派员‘秀丽卓玛’,我们的蜜桃也种不起来。”村民口中的科技特派员“秀丽卓玛”,就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曾秀丽。

    2018年,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边境地区果树绿色优质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为实现极高海拔果蔬多元化种植,曾秀丽和她的团队陆续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引进各类抗寒抗旱蜜桃品种,在协格尔镇林萨村建立了设施鲜桃基地。

    为了更好地为桃农服务,曾秀丽及团队成员格桑平措等科研人员长期驻村,在果树生长关键期进行技术指导。针对桃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科技特派员定期举办果树高产栽培技术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增收。经过近5年不懈努力,科技特派员引种的蜜桃在海拔4300米的定日县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长势喜人。经研究人员测定,蜜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过18%,口感脆嫩,还有特殊的香味,可谓名副其实的“珠峰蜜桃”。

    据悉,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将与定日县持续开展合作,共同打造70亩集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精品设施桃园,拟用3年时间对该县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并与地方科技特派员开展联合攻关。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雪域高原,像曾秀丽这样扎根基层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地在雪域高原耕耘,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农村,和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助力雪域高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