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产业上下功夫,“空壳村”打赢翻身仗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左一)带领乡亲们齐心协力推进李士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轮驱动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本报记者 王迎霞摄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我将带领乡亲们齐心协力推进李士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轮驱动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齐永新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 讯 员 陈海洋  孙思敏 

    最近,宁夏有位科技特派员出了名——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他参加了党的二十大盛会。他就是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齐永新一路走来,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十年前,李士村是出了名的“空壳村”,产业基础几乎为零。齐永新带领村民发展草畜产业,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起了古方酿醋厂、土方榨油坊、小杂粮加工厂、爱心超市和农机服务站,村集体经济5年收入达到544万元,村民也成为股东参与经营分红。

    “我将带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带领乡亲们齐心协力推进李士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轮驱动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齐永新说。

    

    确定主要产业,让农民看见前景

    

    来到凤岭乡李士村,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农村。

    宽阔的道路、整洁的院落、漂亮的文化墙,还有馨香四溢的手工醋厂和胡麻油坊,让人眼前一亮。而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的手工酿醋工艺,是村民的传世家业,有600多年历史,在明清两代声名远扬。

    但谁能想到,曾经的李士村,守着好传统手艺却没饭吃。

    今年58岁的齐永新,在李士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18年。2004年他刚上任时,李士村处于“空壳村”状态,产业发展不明晰、百姓日子过得不富裕。

    如何让乡亲们尽快摘掉穷帽子?身为科技特派员的齐永新,把目光投向了产业。

    全国脱贫攻坚战集结号吹响后,齐永新结合李士村土地多、人口少的特点,决定把草畜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动员村民大面积种植牧草,养殖肉牛。

    在李士村“两委”换届时,3名政治素质好、奉献意识强、群众基础优、致富本领高的年轻党员和乡土人才充实进了领导班子,同时,李士村还培养了多名致富带头人,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前景。在全村52名党员和24名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李士村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优势,率先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建起标准化养殖牛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自主发展养殖业。

    “短短两年时间,养殖户的收入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村民一看,行动自然就跟上了。”齐永新说。

    目前,李士村已建成标准化牛棚42栋,吸纳社员103户,基础母牛存栏量618头,15头以上养殖户达21户,草畜产业成了李士村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

    2016年,齐永新从隆德县扶贫部门争取到5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在村里办了一个农资超市、一个手工醋坊。但刚开始办醋坊招工的时候,村民们都不愿意来,怕醋坊付不了工资。

    “我们立下了‘军令状’,3个月内保证兑现承诺。如果到时付不出工资,村干部自掏腰包付工资!”齐永新回忆说。当年,农资超市纯收入就达到1.8万元,醋坊纯收益达到20多万元。李士村多年来首次有了收入,这让村“两委”班子信心更足了。

    

    完善科技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

    

    尝到甜头的李士村村民,心头升腾起强烈的发展愿望。

    “要想带领群众奔小康,就必须强化组织建设,以支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发挥出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在齐永新看来,党员和科技特派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李士村成立了草畜产业、环境整治、农机服务、村集体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劳务6个功能型党小组,以支部为中心辐射到各村组,由党员和科技特派员带动附近农户,形成了“网络化覆盖、功能型党小组带动”机制,让全村从无主导产业村变成了草畜产业特色村。

    在村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同时,齐永新再次寻找突破点。

    2018年,他组织村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争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210万元,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闲置的旧校舍陆续改造成土方榨油坊、小杂粮加工厂等经济实体。

    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是新时代赋予科技特派员的使命。齐永新在李士村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为周边种养企业、合作社、大户及个体农户优惠低价提供深松、旋耕、覆膜等作业服务。

    有了一个个产业的支持,如今李士村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益544万元,其中纯收益165万元,每年年底全村365户1155人,每人都能得到200元分红。

    资源变资产,资金成股金,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

    “我做梦也没想到,传承多年的老手艺成了我致富的新手段!”今年春节前,村民齐书文从村集体财务室领到6万元分红,高兴得合不拢嘴。齐书文是李士村醋厂技术把关者,也是非遗项目古法酿醋第四代传承人,有着多年的酿醋经验,技术娴熟。为了打造“朱庄河”纯手工土方醋品牌,在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下,齐书文严把质量关,香味醇厚的纯手工醋在周边村组供不应求,他也因此拿到了丰厚的“技术股”。

    如今,李士村年产醋100吨、胡麻油20吨、杂粮面粉20吨,在隆德县县城建立两处固定营销点,产品销往银川、兰州、平凉等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长期用工人员达到18人,临时用工也有16人,人均月工资2800元左右。

    

    依靠技术创新,老手艺迎来新生

    

    “煮曲、制曲、煮颗子、发酵、拌曲、淋醋,我们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确保每一滴醋的品质。”齐永新一边介绍,一边用木棒搅动发酵缸,只见乳白色的液体冒着泡上下翻涌,浓烈的醋味一股股地扑入鼻腔。

    虽然传承的是古法,但作为科技特派员,齐永新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如何依靠科技让酿醋、榨油、石磨面粉等老工艺获得新生。

    在齐永新的谋划下,李士村结合现代沉淀过滤、精炼提纯、高温杀菌、流水线灌装等技术,采购当地农户种植的玉米、胡麻、小杂粮等农产品,积极发展手工食醋、土方胡麻油、石磨杂粮粉加工。

    “为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打算建一条手工醋生产线,专门生产保健醋。最近我们又在研发一种可以拌凉菜的醋,市场调研显示,需求应该比较大。”齐永新告诉记者。

    此外,李士村注重品牌引领,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包装、统一监管”原则,注册了“六盘·凤岭八珍”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齐永新还深入挖掘刺绣等民俗文化潜力,对石磨荞麦粉加工底料、薛岔村集体经济生产的桃核再利用,发展荞皮枕头、桃核枕头加工产业,年产枕头2000个。

    产业有了,农民富了,村子美了。

    李士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变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村、自治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李士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齐永新则先后获得全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这辈子最大的幸福。”齐永新说,他要把这份信任化为履职动力,苦干实干,作好示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