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围绕主导产业,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耿 涛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 青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青岛高新区笃行不怠,正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主导优势。今年以来,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84家企业上榜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积分500”企业名单,在试点高新区中排名第二;区域科技研发投入、专利拥有量两项指标连续两年均保持50%以上的高质量增长。

    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更加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动更多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促进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涌现,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是加快科技型企业引育,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我们坚持引育并举,健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抓好“科创36条”、企业雁阵“1622”行动、研发机构全覆盖“321”行动等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打造全市高企集聚区。我们要做好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工作,围绕主导产业遴选高质量科技成果,建立完善“五方联动”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优势叠加。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聚焦行业的痛点、难点和重点,不断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和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强化“两园”支撑,积极引进阿斯利康、海尔大健康、算能科技等创新性大项目,同时依托康复大学等高端平台,突出康养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竞争力的“中国康湾”。

    二是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夯实金融创新支撑力。我们不断深化高新区科技金融三年行动,通过推出“高新贷”“科技订单贷”,探索设立科创天使母基金、产业母基金,打造科技创新基金矩阵等方式,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依托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搭建科技金融联盟等措施,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生态,让金融活水更好地赋能科技企业发展,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是聚焦“人才+产业”双轮驱动,激发创新发展聚合力。我们依托“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等平台,深化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深入融合的创新体系。通过设立人才工作站、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重点地区的联系对接,持续挖掘引进优质人才项目,为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打好基础。

    四是加速产业载体提档升级,拓展创新创业承载力。我们实施产业载体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厚植“双创”沃土、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速产业载体提档升级。加强产业载体联动,出台实施《推进产业载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开展产业载体能力提升五项行动和园区双创资源赋能五项行动。加快推进国内首家康复产业专业孵化器、火炬创业创投学院等创新载体建设,以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支撑,建成“1+N+X”学院体系,打造高层次硬科技创业深度孵化平台。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青岛高新区成立3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肩负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责任,承载起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火炬”和“引擎”的使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高新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