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专家谈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政策
民企可推动“顶天立地+铺天盖地”创新格局

    ◎本报记者 刘园园

    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 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列出6个方面21项举措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如何理解这些举措?怎样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科技日报记者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活跃力量

    《意见》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

    “民营企业将推动‘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科技创新格局。”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数字经济论坛理事长单志广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读说。

    单志广分析,行业龙头民营企业将推动“顶天立地”的技术创新。作为创新载体,龙头型民营企业对创新的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有更深刻和准确的把握,通过参与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等,可以结合自身技术创新优势,联合供应链上的重点企业,推动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联合攻关、重点突破。

    另一方面,单志广指出,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将推动“铺天盖地”的应用创新,它们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部分。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贡献了全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中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它们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与大企业协同发展、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推动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重庆现代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高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发展数字经济具备重要优势

    《意见》明确,鼓励民间投资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5G应用、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新型基础设施及相关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发展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民间资本在参与‘新基建’和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有两方面重要优势。”单志广认为。

    单志广表示,“新基建”涉及的大多是高新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和项目,需要专业化的需求分析测算、技术路线甄别、市场价值评估、投资风险评判等。民间投资在选择项目和资金投入方面更加理性、审慎、务实,对“新基建”项目建设更善于把握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的原则,科学开展项目需求分析与测算,实现“新基建”从战略目标到业务应用目标再到系统建设目标的科学推演设计。

    “同时,民间资本的参与有利于进一步开放‘新基建’市场准入,推动‘新基建’管理机制创新、资本运作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打造‘新基建’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单志广说。

    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作用

    《意见》还强调,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高钰建议,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开展技术、产品、管理等创新,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能力。同时要加大力度培育集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及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科创中心,支撑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市场,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创业团队的成长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单志广则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发展数字经济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市场作用。”单志广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新基建”必须秉持的重要原则。

    单志广还建议,要创新企业参与投融资机制。放开“新基建”项目投资的市场准入,为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放开投资限制。此外,还要培育可持续的投资收益闭环,探索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规划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发挥“新基建”的乘数效应和裂变功能。

    (科技日报北京11月8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