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明德至善建功新时代 弘毅兴邦奋进新征程
中国民航大学现有各类飞行教学训练飞机75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2架,D级飞行全动模拟机3台,其他各类训练模拟机/器208套,各类飞机发动机62台套。图为东丽校区实习飞机停机坪。
2012年以来建成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荣获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两个一百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明德至善、弘毅兴邦”的校训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服务行业需求,坚持教育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校党委以强有力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深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建设新篇章。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发展合力

    中国民航大学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党建引领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智慧力量,吹响新时代发展号角。

    十年间,中国民航大学召开两次党代会,并在第二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奋斗目标,规划了到2050年“三步走”发展进程,确立了学科引领、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办学四大核心战略,制定了未来5年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发布了七大任务举措和五项改革任务。

    举旗定向,把大势、谋全局,高标准构建“大党建”格局。十年来在党建引领下,中国民航大学成为国家有关部门三方共建大学,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下,校党委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决扛起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大学改革发展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与上级党组对标对表,实施“1+1+1”模式,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确保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引领推动改革发展、党建引领凝聚人心。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争先正当时。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分批次、进程化、不断线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科研管理机制、后勤管理体制、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关管理体系改革。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学科专业布局重新调整,新一轮教师聘岗顺利完成。加强科研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制定了《科研项目级别认定办法》等系列文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潜力。

    成立副局级飞行分校,完善飞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蒙古飞行培训专属基地落户学校内蒙古飞行学院。

    成立副局级科技创新研究院,聚焦民航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推进新技术研究、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学校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按照“一校多区、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思路,创新一校多区办学思路。宁河校区一期建设竣工投运,合理确定宁河新校区功能定位,提升朝阳、内蒙古飞行训练基地运行水平。紧紧围绕国产大飞机事业、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和北京市发展定位,建设国际高端培训基地和民航科技创新研究基地。

    近年来,学校以“五讲型领导班子建设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年”“‘三全育人’深化年”为抓手,强化党建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2019年以来,围绕“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担当、讲廉洁”,大力开展“五讲型”领导班子建设,突出强化政治建设。贯彻《中国民航大学2021—2025年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中国民航大学新时代党建“对标争先”创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近几年,7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飞行分校党委被评为新时代天津市学校“领航工程”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安全工程系党支部通过天津市“领航工程”样板支部验收,理学院物理系党支部获评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建引领体现在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中——“我是党员,请让我去!”校医院负责人杨春娟三年多来带领校医院白衣战士为学校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她在校医院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说:“是党组织的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担起责任、做好工作,不负时代、不负学校、不负师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学校6名个人和4个基层单位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民航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称号。

    改革创新,谋篇定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建设高水平平台、吸引高水平人才。近年来,学校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人才4人,新增新世纪优秀人才、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领衔的省部级人才130余人次,新增蓝天学者特聘教授8人,新增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5个。

    蓝图绘就风正劲,扬帆破浪奋进时。十年来学校高质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8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全部完成,职工养老保险属地化、琴海公寓产权证等十几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中打开改革创新的工作局面,在办好群众的实事中,凝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力量。

    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排查和责任落实督查。坚持狠抓作风建设,以更实措施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为学校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气正心齐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践实铸魂育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秋之际,校党委负责人与学生以茶话会的方式,共同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党史,希望学生“维护核心对党忠诚,铸炼一颗向党心;胸怀大我以身许国,淬炼一颗爱国心;站稳立场守护初心,锤炼一颗为民心;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砥炼一颗安全心;敬业爱岗革故鼎新,砺炼一颗工匠心;放眼世界命运与共,熔炼一颗大同心”。

    前不久学校承办了天津高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学校同时荣获三个一等奖,即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志强、钟文静斩获思想政治课组一等奖,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马锐斩获文科组一等奖,中国民航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

    十年来,学校将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的方式,强基铸魂,凝练《中国民航大学精神谱系》,在落实“三全育人”改革中,搭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五育并举”。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思政铁军建设,回答教育根本性问题。建队伍、搭平台、强联动、重成效。校党委坚决落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攻坚克难,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目前,思政课师资基本满足需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极大改善和优化,思政课教师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校党委统筹全局,盘活资源,校内层面,打造思政育人场域,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校党委制订下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思政教学竞赛。目前,2门课程入选国家有关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课程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部教材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同时通过比赛、座谈、师德师风教育等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做中航大“大先生”,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

    校外层面,大力拓展思政育人载体,成立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发起成立中国民航飞行人才培养作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盟。依托行业特色和天津特有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优质实践基地,打造“移动的思政课”、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联合行业企事业单位以联合党日活动等方式推广中航大思政课品牌,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思政“火起来”。

    “从入校那一刻就感受到忠诚、爱国、奋斗是中航大鲜亮的底色。在了解校史时更是通过一张张图片、实物看到学校71年来的红色足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刘悦在参观校史馆中感受中航大精神,表示要珍惜学校搭建的平台,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行合一。

    扣好第一粒扣子,扣好未来每一排扣子。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筑牢立德树人之根本。

    “薪火相传强民航,家国勇担当……笃学力行,严实向上,明德至善,弘毅兴邦”一曲《逐梦蓝天》蕴含了学校的爱国传统和育人使命,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师生精神风貌,饱含爱校荣校、为国为民之情……每一名中航大学子的大学生涯从传唱校歌聆听书记、校长亲授的开学第一课开启,让志愿服务、支教山区、实践锻炼充实课余时间,在运动中航大的品牌活动中挥洒汗水,在毕业之时参观校史馆,带上一本校史带着中航大精神开启新征程……学校以“四史”“三爱”教育为引领,建立以“青马学员领学党史校史”“国旗下的成长”为标志的思想领航类品牌活动群;以“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为榜样选树类品牌活动群;以《两航起义》原创话剧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为代表的文化展示类品牌活动群;以“星星计划”“关爱无声世界·民航走进手语族”等荣获民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奖的志愿服务类为代表的公益实践类品牌活动群。“学校搭建了多元、良好的实践平台,让中航大青年展示自己的光芒。”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空管学院的郑乐平感谢学校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机会。

    获评第一届天津市文明校园,文化育人效果在推进铸魂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构建下逐步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在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得到提升。十年来,中航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突出民航特色,积极开展课堂内外、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等多领域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通人才成长通道,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现代民航教育体系。

    在本硕层面上,学校围绕学术和专业两种教育类型,构造了跨类成长的“立交桥”。2017年,学校获批本硕连读推免资格,致力于打造人才成长“直通车”。2018年,中国民航大学历史性地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持续推进精英教育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建设;持续深化CDIO,即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机务、空管、飞行等民航特色专业实施“卓越计划”;获批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十年来,中航大以培养支撑民航产业变革与智慧民航建设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定位,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多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通过课程实践参与到授课老师的风洞实验仪器科研开发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风洞实验仪器及无人机研发相关知识,并依托学校大创基地成功获批了国家大创项目立项。”王欣悦是《基于风洞设备的无人机动力测试装置研发》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今年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展示项目。2012—2022年学校累计开展国家大创项目513项、天津市级811项,14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2022年,依托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智慧民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成功获批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优化学科布局 提高内涵建设水平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打造优势学科群。

    学校按照第二次党代会的部署,进一步深化了“一体两翼三支撑”学科体系的内涵,构建了由“安全、交通、航宇、信息、理学、文管”六大学科群组成的民航特色学科生态体系。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结合国家、社会与民航业的需求,中航大持续深耕传统专业,大力拓展新兴专业。近年来学校通过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14个,完善了学科布局,助推“双一流”建设上水平。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近年在软科飞行技术专业全国排名中,中航大一直稳居前列。

    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为内涵建设提供肥沃土壤和广阔平台。十年来,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硕果累累。专业建设方面,已累计获批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十年来,学校累计获批准11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2名教师成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杨新湦教授主持的“面向‘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人才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以及张鹏教授主持的“创建职业综合素养实训体系,培养‘严实能用’民航机务复合型应用人才”项目均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教学领域历史性突破。

    2022年,“信号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航空电子电气方向)虚拟教研室”“航空外语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国家有关部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其中,“航空外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依托“机场运营与管理(英语)”国家一流课程,在民航英语教学团队实体教研室基础上,联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共同建设,将发挥各航空院校优势资源,探索行业院校、军队院校和地方院校合作的新模式。

    十年间,学校按照自建、合作共建的思路,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通过调整投资思路,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实验平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2012年以来共获批准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9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联合共建了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也是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学校获得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和宁河新校区二期项目的立项批复,实验室总投资将达到10个亿以上。

    聚焦科技创新 赋能智慧民航建设

    校党委按照聚焦大平台建设 ,促进学科深度融合,打造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协作、汇聚大成果的思路,高起点高规格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成立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创新研究院,围绕国家和民航战略需求,分别组建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空域融合安全运行、四型机场、通用航空与智能网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研究院,并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政策,聘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纲开展前沿性科研工作。

    十年来,学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及天津市支持下,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获批准“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新增18个。2017年获批准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民航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技术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批准民航热灾害防控与应急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民航飞联网重点实验室和民航智慧机场理论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十年陆续获批认定或成立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交通运输新型智库、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智库。各中心智库正以“小核心、大外围、高层次”建设理念,明晰并聚焦自身研究领域,充分吸引校内外研究人员参与智库建设。

    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智库)自成立以来,为支撑中国民航绿色发展出谋划策,围绕民航节能减排开展研究,协助国家有关部门为中国民航绿色发展绘制了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蓝图,中心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航空谈判的重要技术支持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智库)承接了我国30个城市近100个临空经济规划项目,领跑中国临空经济发展。

    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以当代民航精神研究为重点,已编写完成《当代民航精神读本》书稿待出版,依托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发表论文数篇。

    以科研平台为载体,汇聚“大家”合力。学校在2020年牵头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为服务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21年,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新区开园,入园企业40余家,校内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学校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形成的自助行李托运系统已在北京大兴机场、广州机场、天津机场、济南机场、哈尔滨机场等近20家大型机场投入使用,服务旅客数千万人次,形成了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航大品牌旅客智慧服务系统。

    赋能民航强国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团队始终冲在前、研在先。

    扩大开放办学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作为国家有关部门直属院校,始终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外交大局,服务民航强国建设,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国家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推进“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机务、适航、空管和经管等民航专业特色领域的综合优势,着力聚焦打造“留学中航大”品牌。

    十年来,开展中国-东盟航空人员飞机运行性能培训、发展中国家机场管制技术培训、非洲法语国家航空管理培训、马里机务基础培训等多个精品培训项目。

    服务“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专业技术+学历教育的民航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自2017年成为ICAOTRAINAIRPLUS(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正式会员以来举办多期培训,学员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民航安全管理局、东非航空学院、韩国机场集团、沙特空中航行服务管理局等单位,促进标准化航空教育培训课程建设。同时,中国民航大学还将ICAO STP(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化培训课程)标准化课程资源融入本科机务相关专业教学,首批23名本科生完成实习项目替代,通过学习及考试获得由ICAO和学校共同颁发的课程证书。ICAO标准化课程资源与学校传统学历培养体系的有机融合,开创在地国际化的技术+学历全新培养模式,为探索民航专业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打造一流民航教育国际推广平台,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学校于2018年、2019年先后新增通信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学历留学生招生规模和生源国范围不断扩大。多年来,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交通运输专业2012届蒙古籍本科毕业生巴雅尔,在蒙古空管局从事管制员工作,航空自动化专业2014届喀麦隆籍硕士毕业生魏杰,毕业后担任中航国际驻喀麦隆副代表,负责中航工业新舟60、运12等国产飞机在非洲的售后技术服务以及运营人员培训等工作……

    “四年前,我浏览了有关的网站,看到了中国民航大学的信息,我知道她在民航业的认可度很高,培养出了很多优秀毕业生,来这里留学就成了我的梦想。”尼日利亚籍留学生AJAYI AKINOLA OLUWASEYI(中文名为王诺),结束4年中航大本科学习后,选择留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他表示,在中航大生活学习的点滴,让他感受到一个“民航人”要为行业、为自己国家的民航建设所承担的责任。

    王诺的语言中表达着对中国民航大学的情怀,更映射着十年间中国民航大学重视留学生培养,用情、用心做好留学生教育,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民航强国故事所付出的努力。学校通过组织留学生参加国际民航文化展板设计大赛、中外城市国家文化双语交流分享、短视频大赛、国产商用飞机校园巡展等一系列活动,让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航安全理念、当代民航精神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让他们在“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以及“一带一路”的民航教育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年发展,中航大人手中托起建设民航强国的梦想;肩上扛起扎根中国、面向世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心中沉淀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真情;脚下汇聚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发现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不竭动力。

    明德至善、弘毅兴邦。71年的传承弘扬,10年的接续奋斗,中国民航大学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昂首奋进新征程,踔厉奋发建功新时代。

    (图文及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