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紧贴实战搞教研 着眼打赢育人才
——国防科大将科研“无人区”拓成“高产区”

【喜迎二十大】

◎方姝阳 陈 曦 本报记者 张 强

    硝烟纷飞、战火弥漫,一名红方士兵通过随身携带的某型智能化作战单元指控调配无人装备。顷刻间,多类型无人装备迅即组成攻击系统,多架无人机对目标集群锁定,多辆无人车在街巷中穿梭打击,快速高效完成演习任务。

    近日,在全军官兵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国防科技大学“无人作战系统”科技创新团队带着最新成果——某型智能化作战单元,参加某城市作战实兵对抗演练,引得部队指挥员频频点赞,“一名士兵就能独立完成空地协同察打任务,为无人装备运用提供了新思路。”

    两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80后研究员相晓嘉,见证了我军在无人作战领域的发展超越。此次演练过程中,相晓嘉结合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与团队成员一起感受部队建设发展的突飞猛进和国力军力的强盛。

    走下演练场,他说:“习主席要求我们‘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如今团队在技术创新实现突破赶超、战法运用也更趋智能,这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让该团队学术带头人下定决心——要瞄准未来战场,实现无人武器站平台完全自主可控。彼时,尽管无人武器站顺利定型,但其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却来自国外。

    “这个‘雷’必须排掉!”该团队立下军令状,在基础性研究、工业化生产等方面持续攻关,终于突破这一技术,并在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如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武器站平台已列装部队。

    随着战争形态不断演变,狙击作战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对狙击手的使命要求也在不断更新。

    “能不能让狙击枪自行跟踪目标并完成精准射击?”团队副教授张连超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他带领创新小分队采用智能算法辅助精准射击,经过3年集智攻关后,智能化扳机和智能化瞄具研制成功落地。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完成远距离狙击试射并通过验收,原理样机在2021年武警“智卫杯”无人系统挑战赛上取得多个科目第一,可让普通士兵快速升级为“神枪手”。

    眼下,张连超和团队正加紧推进枪瞄系统小型化,争取在党的二十大前完成设备升级。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习近平主席对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念兹在兹,让团队成员倍感振奋。

    5年来,这个团队紧盯战争形态演变趋势,成功研制出班组战斗支援无人车、无人靶车等军用无人装备,研制的“某型遥控射击装置”已列装部队,为打赢未来无人化智能化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贴实战搞教研、着眼打赢育人才。记者了解到,在无人作战领域的高科技竞速中,从追求无人机单机性能持续跃升的多型号研发,到用于作战需求的蜂群控制技术迭代升级,再到服务作战对抗决策的攻防策略优化,团队的年轻学子也踊跃参与其中,既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又积累了工程实践经验。5年来,团队培养的研究生有10余人获评全军及省级以上优秀硕博士论文,百余人已成为一线部队技术骨干。

    “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嘱托,瞄准未来战场,勇攀科技高峰,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连日来,该校科研工作者士气高昂,全身心投入到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事业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