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要打好“组合拳”

◎汪霜傲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的复杂局势,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要形成以统筹规划为主导、创新要素为基础、营商环境为依托、人才战略为根本的“四位一体”建设路径。

    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各区域、各城市要因地制宜,用实践眼光和国际视野助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寻找全面实现国际科创中心新发展格局的“最佳极点”。其一,统筹谋划站位要高、眼光要远。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凝聚起更多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为科创中心飞跃式发展保驾护航。其二,统筹谋划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照搬照抄。各地方区位优势及短板各不相同,制定发展战略就要密切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其三,统筹谋划要具备国际视野,切不可闭门造车。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着力点。推动科技创新,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领域,聚焦产业链关键短板环节实施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全球科创资源的集聚地和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发源地。推动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创新引领全球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和产业联盟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区域创新,必须加快高精尖产业集群性发展,谋划培育建设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以高科技行业带动整体产业基础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让国际科创中心成为新兴产业的试验田和培育地。

    拥有一流的融资环境、制度环境和服务环境,才能让国际科创中心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集聚。完善融资环境,就是要强化科技创新资金支撑,由政府牵头、多方资本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带动和吸引社会投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出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投集聚区系列措施。完善制度环境,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申报评比、经费管理、考核奖励等相关制度,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出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方案,努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堵点问题。完善服务环境,就是要聚焦政务服务提质升级,推进“放管服”为核心的政事制度改革,推行“互联网+”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改进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主体满意度。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际科创中心行稳致远,最主要就是靠“人”。要探索出台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行动计划,持续强化人才支撑。制定人才引进战略,重点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探索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的长期稳定、开放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培育,搭建实时更新的人才数据库平台,实现梯次化培养培育,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成长格局;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做好科创人才兴业安居的服务保障工作,最大程度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科创人才“请得来”“留得住”“住得久”。

    (作者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