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愿成果能更“懂”人民的需求

葛天舒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 学院教授

    节能减排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优先任务。目前,空调制冷能耗占全球能耗的比重超过1/6左右,如何降低空调制冷能耗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读研时,我开始对室内湿度调控产生兴趣,特别是在夏天潮湿、冬天阴冷的南方,如何通过空调调控室内空气的湿度,让建筑恒温、恒湿,让人们能舒适地工作、生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一直到现在,我都在从事空气处理方面的工作,包括空气温、湿度调控和空气中微量物质的控制。

    2010年,在一篇论文中,我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为空调设计“除湿换热器”的理念。

    现有的空调除湿,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成冷凝水,再将水排出,但这要将温度降到很低,水才能冷却下来,需要很多能量。我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将除湿换热器控制在一定温度,在它的表面涂覆一层干燥剂,用干燥剂吸附水蒸气。用这种方式,空调能效可以提高一倍,即在确保同样的制冷除湿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节省一半的用电量。

    但在正式提出除湿换热器的理念前,需要验证它的可行性,究竟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让换热器在冷却的同时除湿?我尝试用很多材料当干燥剂,也曾考虑能否像涂胶水一样或像喷漆一样,将材料涂覆在换热器上,让其降温的同时还能除湿,最终我选择了改性硅胶。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耗费了大约3年的时间。

    值得欣慰的是,相关论文发表后,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后来,基于这个理念,我和团队成员又攻关设计了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太阳能空调,用太阳能热量来实现干燥剂再生。2019年,太阳能空调在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控制室里使用。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希望能用科技成果推动产业的进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现在我们也在考虑设计一些个性化的空调,并思考如何将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空气的温、湿度处理中。未来,我们还希望空调能更懂人的需求。例如,如果智能手环感知到我们身体比较燥热,就会向空调发送信号,进而启动空调。

    不过,想让这些美好的愿望成真,还需要持续攻关。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时刻关注新材料的研发,希望未来能筛选出性能稳定、成本低廉且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新材料,并将其应用到空调生产中。

    (由本报记者金凤采访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