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4日 星期三
赵治国:在实验台上“守护国门”

【奋斗者正青春】

◎实习记者 孙 瑜

    在呼和浩特海关技术中心的实验室里,高级兽医师赵治国正在进行能够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活菌方法的开发研究。此项研究如能获突破,预计可使致病菌活菌检测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从而大大缩短相关食品通关时间。

    2010年博士毕业后,赵治国一直从事食品微生物检测、动物检疫、象牙及其制品鉴定等工作。近年来,内蒙古进口国外种畜数量增长较快,赵治国和同事多次参与进口种畜的检疫工作,守在国门生物安全第一线。

    2015年6月,内蒙古从国外单次进口种羊5326只,创我国单批进口种羊之最。赵治国和团队任务艰巨:进境种羊隔离期45天,他和团队共8名工作人员需要在30天内完成5万多项检测项目,还承担着食品微生物检测、植物转基因成分检测以及其他动物产品检测等工作。赵治国通过合理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检出患副结核病、黏膜病、衣原体病的种羊共计48只,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了检疫任务。

    其间,有几个样品由于标签字迹模糊难以溯源,赵治国和团队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才从5000多个样品中将其核对出来。“每一个样品号代表着价值万元的种羊,万一这头种羊患有传染病,可能会给国内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号码和羊只必须一一对应,马虎不得!”赵治国说。

    从参加工作以来,赵治国共参与保障进境种羊、种牛、种猪、羊驼、驯鹿等30余批次,检疫各类动物3.7万余头,带领团队连续完成2个海关总署科研项目,首次利用数字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将种畜冷冻精液中病原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倍,降低了漏检率。

    赵治国总是告诉团队中的其他人员:“检测数据质量是我们的把关底线,服务外贸发展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2012年,某企业出口蒙古国饲料中检出沙门氏菌,导致饲料出口受阻,面临大量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存在供货不及时造成国际违约风险。紧急情况下,赵治国分析:“如果不是生产环节污染,那一定是某种原料中含有沙门氏菌。”随后他们在一种关键原料——鱼粉中检出沙门氏菌。问题解决后,企业很快恢复出口,维护了我国企业对外良好形象。

    近年来,赵治国带领团队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制定各类标准2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参编专著6部,组织上授予了他“全国海关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内蒙古自治区“有为青年”称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呼和浩特海关技术中心承担了入境航班人员核酸检测工作。作为技术中心的骨干人员,赵治国与同事一起郑重签下了关区第一份疫情防控请战书,开始了“吃住都在实验楼”的隔离生活。

    那段时间,样品几点来,他们就几点干,专业人员不足,他们常常穿着纸尿裤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由于长时间佩戴N95口罩,鼻梁出血、脸颊起泡、眼睛红肿的事时常发生,赵治国和同事们脸上都贴上了创可贴。

    每天在实验室当病毒“侦探”,与成百上千的样品“打交道”,赵治国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中,要把每次样品检测都当作‘拆炸弹’一样,精准拆除、不留后期引爆的机会。”赵治国说。

    有一次,妻子带着孩子为他送一些换季衣服。由于赵治国当时处于全封闭工作环境中,不能与家人接触,他只能在实验楼里隔着窗户与女儿“见面”。他透过实验楼九楼窗户看着楼下不断挥手的双胞胎女儿,听着孩子们大声呼喊“爸爸”,心中涌起带着酸楚的幸福感。赵治国和科技日报记者聊起当时的感受:“疫情期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有点遗憾,但自己做的事是‘舍小家、顾大家’,非常值得!能隔着窗户见到女儿已经很幸福了。”

    2020年11月,随着入境航班保障任务的调整,赵治国结束了连续200多天的一线检疫工作,暂时离开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一线。他与同事们共保障了102架航班检疫,完成16000余人次核酸检测任务,共检出120例阳性病例,未发生任何实验室安全事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