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用好“第一资源” 南京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张 晔 实 习 生 郜影卓

    继登上2021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单后,近日,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药捷安康又入选由工信部旗下赛迪科创编制并发布的《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

    “2016年我们创业时选中了南京,不仅因为这里有独特的人才优势,而且江北新区给予我们‘3+2’政策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更是帮我们省下近千万元的设备投资。”药捷安康项目管理副总裁彭鹏博士说道。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近年来,南京想方设法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以产聚才、以产兴才,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以一流的平台集聚一流的人才。

    产才融合做强创新产业集群

    “我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像南京这样好的创新土壤,为优秀人才提供滋养。”2018年,72岁的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来宁创业,当时他对南京创新环境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彭鹏告诉记者,药捷安康成立之初,资金非常紧张,相关部门主动伸出援手,帮助申报各类人才计划项目,“我们拿到了江苏省和南京市几乎所有的人才专项,这对我们早期研发有极大的帮助”。

    彭鹏和他的创业伙伴不负众望,药捷安康开发的核心产品TT-00420,以其独特机制解决了尚未有治疗手段的胆管癌临床难题,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TT-00420以其良好的临床数据获得广泛认可。目前,公司正在中美两地同步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针对胆管癌、三阴乳腺癌、心衰等多项重大临床顽疾。

    在良好创新机制氛围感召下,10年间,南京人才资源总量从170万人增加到356万人,引进创新创业的中国及发达国家院士从4人攀升到132人。

    在人才雨露的滋润下,世和基因、诺唯赞、传奇生物、驯鹿医疗等一批生物医药新锐企业在南京上演“逆袭”,共同唱响新时代“生命之歌”。2021年,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627.5亿元,同比增长11.2%。

    目前,10亿元规模的南京市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7成以上投向初创期、种子期人才企业。以政策资金扶持组建的4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平均持股56%,孵化了9000余家科技人才企业、集聚14500多名科研及管理人才。

    打造“全链式”人才服务保障

    青年科技人才是“源头活水”。6月中旬,位于麒麟科创园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开启夏季学期,4名两院院士领衔26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豪华授课教师队伍,为同学们讲授计算机、人工智能、古生物、现代植物营养、天文等学科前沿动态,零距离交流、研讨与互动。

    启用一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已成为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未来,这些青年人才在南京奋斗打拼,南京累计12万套人才安居房为他们打造了温暖的居家港湾。

    而在“拎包入住”的“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超3000名海外人才常年在此入住,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免租3个月,期间每人每月还可获得3000元研习补贴。

    除了可见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环境外,对于人才来说,社会的认可与事业的追求,也促使其对城市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选择南京,意味着当下拼搏与未来期许的完美结合。

    为此,南京在全国首创了人才举荐、市场业绩、薪酬评价“三位一体”市场化评价体系,可以“不拘一格”选出符合南京主导产业体系,被院士大家、同业同行、市场风投等认可的人才。

    “南京江北新区将人才创新创业作为政策发力重点,不仅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人才招引与支持福利政策,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更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EDA研发企业芯华章科技研发(以下简称芯华章)副总裁齐正华告诉记者。

    芯华章和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合作打造的X-行动,目前已有160余名学员顺利完成课程,这些学员来自全国20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这些人才成为壮大芯华章的重要力量。目前,芯华章已汇聚各类人才400多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80%,硕博人员超过8成,并已发布5款自研产品,为产业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打造“全链式”政策体系,聚焦人才创新创业关键节点、核心要素,为人才企业发展提供全链式保障,南京的人才工作品牌正不断被擦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