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深入实施“一号工程”
浙江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内,智能化生产线上一片忙碌。 胡肖飞摄

    【跨越新引擎】

    九州巡礼

    创新激荡,勇立潮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着力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

    面向未来,浙江正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工作,加快构建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将在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砥砺前行。

    “互联网+”企业生态圈加速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智造体系逐步构建、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浙江的发展脉络。

    2017—2021年,浙江省实施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从1.0迭代至2.0,通过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促成了全省数字技术赋能加速、数字经济规模扩大、数字场景应用拓宽的态势。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48.6%,较2017年提高超10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7月13日,浙江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发布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建设宣言:未来5年,力争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万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6万亿元,实现新一轮“双倍增”,抢占数字竞争新的制高点。

    谋定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距离杭州1000多公里外的吉林省辽源市杨木水库,当地水利部门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视科技)合作,通过在水库制高点设置热成像摄像机和激光云台摄像机、低点装配Wi-Fi嗅探摄像机等,构建起水库环境智能态势感知系统。

    “创业10年,我们向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产品方案,实现营收20倍增长。”宇视科技研发总裁孙一飞介绍,企业每年将10%左右的营收投入研发,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超50%,到去年年底,公司专利申请总数3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80%,涵盖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大数据、云存储等维度。

    近年来,浙江聚焦技术研发创新及应用,努力推动数字技术策源地建设,初步形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信息机电、应用电子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数字产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盈利能力稳步增强,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21年底,浙江全省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万家,均为2017年的3.4倍。

    以数字安防产业为例,截至2021年,浙江共培育规模以上安防企业1562家,其中上市企业210家,涌现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宇视科技、虹软(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当年浙江省数字安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775.1亿元,同比增长20.1%。

    《浙江省高质量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着力做强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等6个千亿数字产业集群,谋划培育5个左右百亿元级“新星”产业群,争创1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深入实施“双倍增”“雏鹰”“单项冠军”“凤凰”“雄鹰”等行动,壮大数字经济领军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企业第二梯队。

    在“智造”风口下逐浪前行

    在宁波恒奇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里,操作工人可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动态更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电子表单。一旁的集控显示屏上,动态排产、工序合格率、生产异常、产能、外协进度等数据实时更新……

    作为全国最大的压铸模具及压铸件生产基地,宁波北仑区积极突破精益化管理难、生产排产难、产业链协同难的困境,依托宁波创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Neural-MOS模具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模具(金属)产业大脑”应运而生,使众多北仑模具企业的生产效率至少提升了25%。

    “结合本地产业特点,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精密加工中心等数字化领域的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北仑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去年12月,浙江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已达263家,累计上云企业超40.5万家,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60.7%、工业设备联网率达42.3%,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依托数字化快速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质量,是浙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路径。2022年前5个月,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1396.5亿元,同比增长13.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8.2个百分点。

    不容忽视的是,中小企业是制造业的基本盘,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但由于缺认知、缺资金、缺人才,其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能力较弱。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智专委)副主任徐纪平介绍,自2017年成立以来,浙智专委与对口联系的县(市、区)、专家、企业反复探索实践,已总结提炼出“新昌模式”“江山经验”等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方法论,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制造不掉队。

    今年4月,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加快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实现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铸就公共服务“金钥匙”

    不久前,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浙江用地项目首次在省级部门实现审批等项目,有效破解了国内普遍存在的土地要素保障难、企业找地难、审批加速难、监管难等问题。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该平台于2019年8月开始建设,今年4月实现全面上线。其中的“多规合一”“浙里找地”“耕地智保”“不动产智治”等应用此前已陆续上线,在实战中体现了空间整体治理能力。

    2017年以来,浙江省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切口,在省域层面不断放大治理数字化场景,持续完善数字治理体系,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年2月至今,浙江已谋划建设“浙江e行在线”“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等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127个。

    今年,浙江省拓展升级政务服务“政银合作”范围,目前“浙里办”App中已有108项高频事项接入了“五大银行”的5700余台自助终端,涵盖公安、人社、医保等11个领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认为,浙江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集成方法加以推进,着力实现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从单点突破到多跨协同的跨越。

    现如今,浙江“掌上办公之省”“掌上办事之省”“掌上治理之省”、数字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与应用综合评价全国第一,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85%。

    2022年,浙江将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实现山区26县便利化全覆盖,推动“一网通办”改革成效向山区、海岛辐射;同时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推进“浙里基本公共服务”全省贯通和普遍应用,加快建设公共服务“15分钟服务圈”。

    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成“三区三中心”,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