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
亩产460.98公斤
盐碱地小麦丰收了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刘 佳

    在4.5‰中重度盐碱度、一场水未浇的前提下,种植户胡长海家的小麦产量出乎意料——亩产高达460.98公斤,超出了盐碱地种植户的认知。这是6月5日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垦利区五庄村里的事情。

    胡长海种植的小麦,名为“济麦60”。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品种。

    据记者了解,“济麦60”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专门针对旱地、盐碱地培育的新品种,2018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近期又通过了国家审定。它在山东省和国家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品种增产7个点以上,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最大特点是水旱兼用,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2018年在山东招远专家实打验收时亩产749.13公斤。

    与常见的高产小麦田不同,此次“济麦60”的生长环境堪称恶劣。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该丰产小麦田里,处处可见碱蓬和白色盐碱斑。在现场,山东省小麦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石岩向记者表示,麦田泛白,说明盐已经泛出来了,这个地方的盐渍化程度是比较高的。石岩介绍,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常年为6000万亩左右,其中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面积1000万亩以上,盐碱地近900万亩。加大像“济麦60”这样抗旱、耐盐碱小麦的推广,对于提高粮食增产潜力、提升粮食总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盐碱地上种出高产小麦,胡长海也没想到。

    59岁的胡长海种了一辈子地。这些年来,他也尝试了不少新品种。但“济麦60”却很特别。他告诉记者:“这个品种一是特别抗旱,今年这么干旱的情况下达到460.98公斤的亩产完全出乎意料;二是特别耐盐碱。盐斑地块上不死苗,别的品种基本苗都不活;三是啥病害也没有。”

    按照胡长海的经验,只要天旱浇不上水,一般麦子亩产也就三四百公斤。但今年这麦子虽然一水都没浇上,但产量高了100多公斤,这是科技的神奇力量,让老麦农没想到。

    胡长海下定决心:“明年,我全部都种上这个品种。”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曹新有表示。

    他表示:“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培育更加耐盐碱、产量更高的小麦新品种,同时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把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金灿灿的米粮川。”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