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0日 星期五
让“母亲机”绽放新荣光、飞向新高度
◎时晨光 郎占野 本报记者 张 强
训练中的初教-6王子昂摄

    1958年,初教-6上演了从一张白纸到首次升空仅用72天的奇迹,1962年加入人民海军的序列,正式“入伍”。在这60年里,它翱翔在祖国的天空,培育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被称为海空骄子的“母亲机”!

    5月的渤海湾畔,海风吹拂,气候宜人。海军航空大学某团机场上空,一架被官兵擦拭得有些发亮的“绿皮”战机加力,拉杆,爬至机头倒转180°后放杆,然后调整恢复成水平飞行状态……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正在进行飞行训练的机型是被称为“国机之光”的初教-6,它是所有飞行员的“初恋”。

    记者了解到,1958年,初教-6上演了从一张白纸到首次升空仅用72天的奇迹,1962年加入人民海军的序列,正式“入伍”。在这60年里,它翱翔在祖国的天空,培育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被称为海空骄子的“母亲机”!

    甘当飞向蓝天的第一站

    渤海湾某空域,海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训练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机舱内逐渐变得明亮,阳光照在机件的金属外壳上闪闪发光,透过飞机舷窗向下望去,风景如画……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飞行训练,数架初教-6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驾驶战鹰腾空而起的除了海军航空大学自主培养的飞行学员外,还有军地联合培养的双学籍学员和全军筛选的合训学员,这里是他们飞向蓝天的第一站。

    初教-6是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制造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是海军、空军现役的主力教练机型,主要用于飞行学员的筛选和其适应性训练,扮演着“启蒙老师”的重要角色。经过一定时间的初教机阶段飞行训练后,院校再根据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个人特点、技术水平以及身体情况,将他们分流,进行人跟机型的配对。

    除了良好的操纵性,初教-6在安全性方面尤其出色,这也是它能够书写“不老传奇”的法宝。

    尾旋是一种非正常飞行状态,进入此状态时,飞机会沿着一条小半径的螺旋线轨迹一面旋转、一面急剧下降,非常危险,但驾驶初教-6就能最大限度降低这种风险。

    若初教-6在空中出现尾旋,只要高度足够只需松杆蹬平舵,它就会自动改出。此外,轻巧的机身和气动设计也赋予了其优秀的滑翔能力,即使失去动力也可以尽量依靠高度滑翔迫降。

    正是由于皮实耐用、安全可靠的特性,使得初教-6在1979年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章,并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飞机。

    战鹰背后有群“擎鹰人”

    飞行员精准的操纵和战鹰唯美的掠影背后还隐藏着一群“擎鹰人”——航空机务兵。他们时刻注视着正在空中翱翔的初教-6,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戒备状态,随时听候塔台的调遣。

    有着20多年兵龄的飞机机械专业技师赵红海,面孔略显沧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赵红海回忆道,当年初教-6维修保障的硬件设施十分有限,没有机库,没有水泥硬化的跑道,遇到大的故障或更换发动机时,只能返厂维修。战机也没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和科学的维护方法,维护战机只能靠长时间的付出和极度的细心。

    近年来,该团推行信息化保障系统,专门配备了装有专业系统的电脑及移动终端,推进日常维修作业工作卡片电子化,让保障更高效。

    “手持平板电脑,输入飞机编号就能查到飞机的‘健康状况’、故障信息。”赵红海感慨道,从前每天都要跑来跑去填数据、填表格,十分不便。如今“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内部局域网对所有战机的“健康状况”进行宏观掌控,简直太方便了。

    谈话间,一架初教-6的滑油压力表摆动超出规定范围,赵红海上机检查后,手持平板查找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很快找到故障原因,并顺利排除了故障。

    在“飞之初”接受“实战洗礼”

    渤海湾畔,该团飞行塔台指挥中心内,显示屏上的侧风风速指示不断攀升,很快就逼近战机性能的临界值。飞行指挥员紧攥着指挥话筒,目不转睛地盯着低空掠过的飞机,却始终没有下达撤销飞行任务的命令。

    机场的跑道尽头,有一套光学助降引导系统,这是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中必须用到的装备,但是掠过的飞机并不是歼-15舰载战斗机,而是一抹绿色的倩影。

    在地面着舰指挥员的指挥下,飞行学员精准修正飞行姿态。在空中气流作用下,飞机不断晃动,看灯、保角、对中……菲尼尔灯被学员死死“抓”在眼睛里,最终飞机以近乎完美的下滑道准确“砸”向“着舰区”,随即又昂首拔地而起。

    这是初教-6在进行模拟陆基舰载起降训练的场景。

    “正常的着陆过程是收油门减速下降,飞行员对飞机的控制相对容易,现在进行模拟陆基舰载起降,飞行员必须精准控制攻角,用能量保持速度,不断感知飞机的姿态,调整飞机的油门,进而体会舰载飞行的操作习惯。”看着飞行学员驾驶初教-6顺利完成模拟陆基舰载起降,该团飞行指挥员欣喜地说,“训练向实战积极靠拢,课堂同战场紧密相连,要让飞行学员在‘飞之初’就接受‘实战洗礼’。”

    作为海军飞行员的“摇篮”,航母事业的起点,该团同样肩负着培养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近年来,该团从源头抓起,突破以往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把舰载飞行技术融入初教机培养飞行学员的过程中,积极推动飞行人才培养与部队接轨。

    “初教机阶段模拟陆基舰载起降,在飞机性能允许的范围内实施舰载科目飞行训练,就是为了打牢飞行学员的舰载飞行基础,把舰载飞行技术融进学员的每一个动作,使学员缩短后续培养的适应过程。”前述飞行指挥员说。

    记者看到,海空骄子“母亲机”的不老传奇仍在续写,更多未来的舰载机飞行员从这里向着“尾钩俱乐部”进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