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五
守正创新 南阳倾力打造中医药“两地一都”

向总书记汇报新变化

◎本报记者 乔 地

    初春时节的河南南阳,处处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火热场景,乡村乃至深山老林种植中草药忙,企业加工、生产中药材忙,医院、中医馆坐诊问医忙……正在打造的“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两地一都”目标呼之欲出。

    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说:“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开启了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南阳从中医药大市奋力向中医药强市迈进,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中医药项目成新宠

    眼下的医圣祠文化园建设现场,施工机械忙碌穿梭,一派火热。医圣祠博物馆馆长刘海燕说,医圣祠文化园由国医馆、仲景书院、仲景博物馆、中医药体验馆、中药标本馆、医圣山等8大板块组成,将形成集医药养、产学研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明年5月将正式开园。

    南阳市中医药局负责人介绍,包括医圣祠文化园在内的仲景品牌“四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后行动最快、力度最大的项目。“四大项目”分别是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南阳市中医院新院区、南阳中医药研究院和医圣祠文化园。

    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和南阳市中医院新院区去年底同时开工,张仲景国医大学将建成一所国内外知名的“双一流”中医药大学,今年秋季就可正式招生。

    艾产品首次列入中药生产范围

    艾草一直以农产品、保健品形式出现。但河南省医圣堂药业有限公司采收的3—5年陈艾加工的艾条、艾绒产品,去年5月获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被列入中药生产范围。

    从南阳市政府市长助理岗位上退休后的田向和,为此倾注了巨大心血。她说:“这是艾草首次得到中药生产许可,将对南阳艾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南阳道地中药材达2436种,种植面积185万亩。市里启动建设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定制药园”,扶持培育规上中药企业53家,建成9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1个中医药特色小镇和一批医养结合基地。

    老中医成香饽饽

    在医圣祠采访期间,科技日报记者看到,一处古色古香的店堂门口悬挂着“弘圣斋”的牌匾,这里是“国医大师”唐祖宣的坐堂问诊处。唐祖宣是一名扎根南阳的老中医,连续担任5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1156件,其中关于中医药方面的有300多件,为推进《中医药法》立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80多岁的唐祖宣开出的经方、熬制的汤药,也发挥作用。

    南阳市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通过杏林寻宝等方式,发掘民间老中医及好经方。目前,该市有中医医院71家,中医床位9847张,中医诊所684个,中医执业医师10023人。100%的乡镇卫生院、80%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跨界搞中医药成新时尚

    南阳已举办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9届仲景论坛,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吸引不少人跨界从事与中医药相关的工作。

    资深媒体人郭启朝退休后,投资引进智能动焦训练仪,采取现代科技和中医按摩、物理疗法对青少年进行视力提升,深受欢迎。他还种植药用紫丁香150多亩,今年开春又在丁香林下套种黄精、射干等中药材。

    新型农民毛新周在卧龙区塔子山上规划中医药小镇,收购中药材。去年,仅鬼针草就收购300吨。当地不少人受他影响,也干起收购茵陈、青蒿等中草药的营生。

    青年农民孙浩,开电商卖艾草制品。今年春节期间,日流水达10万元。当初的夫妻店,已扩大到20多人。

    目前,南阳从事中医药产业的达到10多万人,仅卧龙区达士营村就有100多家从事艾产品的电商。

    对于南阳市中医药下一步如何守正创新,河南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彦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关键和核心是经方;还要规范化、专业化,在育种、种植方面建好产业链;此外,有一些产品老化,要在科技创新上大做文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