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视觉中国供图

    岁时记

    2月4日,迎立春。

    “春者何?岁之始也。”“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里,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人对春天寄予厚望。立春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周朝,《周礼》记载,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东汉以后,朝野普遍在立春举行各种迎春活动。唐宋时,立春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打春牛(打春)”,礼仪均极隆重。

    迎春:迎接春神到来 祈祷五谷丰登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南宋诗人陆游在《木兰花·立春日作》中就描写了立春日里的迎春习俗。

    自古以来,人们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据民俗专家刘孝昌介绍,这一仪式十分隆重。早在先秦时期,立春之日,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后来,这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

    “比如,在旧时成都,立春的头一日为了迎春,会将春牛和芒神一起放在县衙门口展示,表示官府注重农耕。立春当天,官员们率众出东门,到春场祭祀春牛、芒神。春场一般设在牛王庙前的空坝上。并按选定好的时辰开始祭祀活动,仪式很隆重。”刘孝昌说:“立春前一天,官吏们要斋戒沐浴,身着素衣,坐轿子出东门过府河,步行三四里到牛王庙前空坝春场上去,焚香、逐词、祷告,祝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鞭春:打掉身上懒惰 望来年勤奋努力

    在祈福祭祀的活动完成后,迎春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打春牛,就开始了。

    打春牛即鞭春,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

    “打春是春耕开始,目的是打掉人身上的懒惰,望来年勤奋努力耕作,喜获丰收,这也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刘孝昌描述到,古时在司仪执事的主持下,知县率春官下属及乡绅人等,先围绕春牛走一周,再由知县或春官执春鞭,猛抽春牛,边打边高声唱:“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二打春牛腰,风顺雨顺;三打春牛尾,五谷丰登。”

    贴春牛图:憧憬未来丰收 祈求风调雨顺

    在鞭春之外,还有一项立春时的民俗,那就是贴春牛图。

    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

    一家之长接到春牛图后,将其恭恭敬敬地贴在堂屋的上方,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黄道吉日、何日播种、何日收获等都标示得清清楚楚。图中更印有一头健壮的牛,和眉目清秀的放牛娃,而放牛娃就是芒神。

    “当年的收成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放牛娃的脚上穿不穿鞋。”刘孝昌说道,若图中的芒神打一双赤脚,说明要发大水,农家则一定要做好防涝的准备;若穿一双草鞋,说明要大旱,农家要做好抗旱蓄水的准备;若一脚穿鞋,一脚打赤脚,说明今年又不涝又不旱,是一个大好年。

    “在农耕时代,春牛图可以说是农家一宝。有张春牛图便是对未来丰收的憧憬,也是对风调雨顺的祈求与期盼。”刘孝昌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