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自身强、带兵牛,他是军营里的“斜杠青年”
◎牛小龙 曹希阳 本报记者 张 强
刘俊(左二)带领官兵进行战斗演练受访者供图

    军中典型

    身材短小精干,双眼矍铄有神,熟悉武警兵团总队某执勤支队作训科参谋刘俊的官兵都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是指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的年轻人,而刘俊就是这样一位年轻军人。

    翻开他的档案,一连串荣誉格外醒目:参加总队首届指挥员暨参谋业务比武荣获分队指挥员第一名;作为中队长曾带领中队年年被总队评为“标兵中队”;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他用满腔热血书写了矢志打赢的强军故事。

    用血汗铸就辉煌

    用血汗铸就梦想的每一分每一秒,刘俊至今记忆犹新。

    当兵第四年,他作为总队“种子选手”备战武警部队教练员比武。面对严苛的集训,很多队员打起了“退堂鼓”。虽然刘俊也因进行理论讲解时表达不清,当场被集训队队长“请”下台;因组训方法不灵活,当众被训斥,但他并没有退缩。

    越难越向前,什么不会就专攻什么。为了练好战术口语表达,他顶着烈日反复试讲,经常练到嗓子“冒烟”;为了灵活运用各种组训方法,他搜集整理各类教学视频和教案,写下10万余字的心得笔记,在专攻精炼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他从数百人的集训队中脱颖而出,并在武警部队组织的教练员比武中夺得佳绩。

    “本是平凡人,曾经辉煌过;若想再辉煌,再做平凡人。”提干后的刘俊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一次比武前,他右脚脚踝因训练强度大受伤,走路一瘸一拐。战友劝他不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可他不听劝,仅冷敷了10分钟、贴了几片膏药,就再次出现在比武场,咬牙坚持到比武结束。

    针对中队无职务士官发挥作用不明显、部分官兵干劲不足等问题,刘俊逐一摸排大家的真实想法和兴趣特长,为每一名战士量身打造成才岗位,千方百计助力官兵成长成才。

    在刘俊的带领下,这个中队先后有10人考上军校,9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总队评为“十佳教练员”,5人被评为总队“五好”先进典型,2人获得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中队年年被评为标兵中队。

    带领官兵淬炼硬功

    前不久,一场反恐战斗演练在天山腹地某地域拉开战幕。由于方案中的演练科目被导调组组长刘俊临时调整,导致“红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演练结束后,“红军”官兵吐槽导调组“不按套路出牌”。

    “演练是实战的预演,只有把情况构想得更接近实际、把战场环境设置得更复杂,才能确保关键时刻一招制敌。”已调任至作训科参谋岗位的刘俊掷地有声的总结发言,让参演官兵醍醐灌顶。

    “问题不讲就会演变成致命硬伤!”刘俊说,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离胜利更近一步。这也是他从中队长岗位上学到的经验。

    还记得初任中队长时,刘俊被分到“老牌”标兵中队。这个中队长期处在繁华闹市,导致部分官兵逐渐滋生了懈怠思想,出现各种消极状态:哨兵打瞌睡被上级通报,拉动演练“慢半拍”,临时突发情况处置方式不灵活……

    对此,他假扮恐怖分子搞“偷袭”,让哨兵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组织官兵学法规、研战例、推方案、练战术,不断强化官兵忧患意识和打赢能力;带队组织教练员对官兵进行集训,把训练课堂搬到戈壁大漠、雪山草甸等陌生地域,倒逼官兵淬炼打赢硬功。

    “既要过得硬,更要打得赢。”刘俊说。近年来,他始终坚持极限化、反常规训练,带领官兵先后成功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得到上级一致褒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