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7日 星期一
“海空雄鹰”续写“空中拼刺刀”传奇
◎李恒江 袁梓杰 本报记者 张 强

    军中典型

    深冬时节,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的一场自由对抗空战训练结束时,正好是晚餐时间。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参谋长、海军一级飞行员王兴强驾机落地后,来不及换掉早已湿透的飞行服,也没有走进饭堂,而是大步走进讲评室。

    讲评室内,一字排开的数台电脑,正在实时回放态势图、飞行参数、视频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王兴强反复分析空中的每次攻击、每个动作。一小时的飞行,他往往要用两三个小时来研究评估,不放过一点点改进的可能性。

    胆敢进犯我领空,老虎也要敲掉两颗牙

    “我是中国海军航空兵,你即将进入中国领空,立即离开,立即离开!”前不久,在东海某海上空域,王兴强驾驶战机与外国军机迎面对峙。

    100公里、80公里、60公里……逼近,再逼近! 王兴强驾驶战机抵近外国军机,直到将对方驱离。

    “如果胆敢飞到我们的天空上,哪怕是只老虎,也要敲掉它两颗牙!”王兴强说。

    “空中拼刺刀”是王兴强信念的图腾。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战场上,王兴强所在部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迎战强敌对手,创下了世界空战史上的8个首次,击落击伤敌机45架,塑造了享誉全军的“海空雄鹰”精神。

    “今天我们的战机更先进了,但敢于跟敌人‘空中拼刺刀’的精神不能丢。”作为“海空雄鹰”精神的传人,时代的推背感和本领的恐慌感,时刻警醒着王兴强:如何赓续传统、再创辉煌?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如何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未来的海空战场给‘空中拼刺刀’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空中对抗,不仅要拼勇气、拼技术,更要拼智慧、拼体系。”王兴强说。

    那年,王兴强奔赴某海域参加对抗演练。天高云阔,目标在哪里?如何发现?怎样一击奏效?紧贴实战的对抗模式,实时考验着飞行员的战场思维和战斗素养。

    受领突击某水面舰艇任务后,王兴强带领团队认真研究对方装备性能,采取各种手段,本以为吃定了对手,结果却功亏一篑。事后复盘,他们惊出一身冷汗:对方多艘舰艇携手组网,充分发挥了体系集成的优势。

    “我们都是联合作战网络的一个节点,谁能更好更有效率地调用资源,谁就更有机会赢得胜利。”他总结道。

    时隔不久,又一场演练打响。这一次,王兴强充分调用预警机的信息优势,将对手态势变化看得一清二楚,打了一场漂亮仗。

    对自己狠一点,离打赢就近一点

    几名与王兴强搭档过的飞行员都有这样的感受:“他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更狠。”而王兴强却说“对自己狠一点,离打赢就近一点。”

    去年上半年,王兴强参加了一次实弹演训任务,空域情况复杂、气象多变,难度系数比以往更高。

    对王兴强来说,战机跟人一样,是有“脾气”的。他力求把战机的各种“脾气”摸准,把战机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那段时间,他像着了魔,连吃饭都捧着资料看。“只有吃透战机的性能参数,才有胜利的底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战机就是另一个‘我’。”王兴强说。

    实弹打靶那天,王兴强率先驾机直冲云霄。压杆、蹬舵……他把稳驾驶杆超低空掠海突防,精准操控战机贴着海平面灵巧游弋,成功避开“敌方”重重防线。随着“发射”指令下达,火箭弹呼啸着冲向目标,靶标瞬间灰飞烟灭。

    2020年6月,王兴强走上了旅参谋长岗位。“身份变了,责任也重了”,王兴强坦言,现在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打造一支打仗型、研究型过硬团队。

    一次,该旅作训参谋吴承兴拿着精心做好的飞行训练计划找王兴强签字,却被他无情退回。王兴强给出的理由是:对空中预警、水面舰艇、地面防空等兄弟单位的训练资源统筹考虑不够,没有发挥最大训练效益,计划重新做……

    向上级请示,与兄弟单位对接……王兴强指导作训部门按照联合训练要求连夜修改完善训练计划。

    “完善后的飞行训练每一滴航油都能发挥出最大作战效能,我们再苦再累都值!”训练结束后,吴承兴深有感触地说。

    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后,王兴强和战友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从浙东沿海到西北大漠,从东海海域到南海海域……王兴强和战友们驾驶战机,不断延伸并刷新着团队的航迹,见证着人民海军转型建设的浪潮。

    这些年,王兴强参加重大军事任务30余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在战友们心中,他早已是这支英雄部队的“王牌”。在王兴强看来,真正的“王牌”是胜利,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一飞冲天、不辱使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