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下一盘大棋 推一组大招 中西部高校这样崛起
◎本报记者 张盖伦

    “20年来,在教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倾情倾力支持下,青海高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2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岩感慨,自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国内高水平大学“团队式”帮扶青海高校,谱写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在青海实践的新篇章。

    最突出的例子,是青海大学。在一系列重大项目支撑下,青海大学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成长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连续实现了学校发展的“三级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近年来,教育部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重要指示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战略实践,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吴岩将过往举措一一细数。

    2013年起,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引导各高校合理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当地、服务当地。2018年,该项工作正式转为部省合建机制。

    “十三五”以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深入开展共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工作,新增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共建促使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土地、编制等支持大幅提高。

    不仅如此,还积极开展119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东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实现了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通过对口支援,教育部单独划拨定向单招博士指标4507个、硕士指标1522个。“为受援高校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开通绿色通道,提高了西部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和内涵式发展水平,实现了招生规模、科研经费、学位授予点数量等办学指标的快速增长。”

    提高中西部高校教育质量,一大重点在于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是东西部共享课程联盟单位,与相距超过4000公里的喀什大学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用线上同步课程、线下辅导加针对性补课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学期《无机化学》的授课,尽管课程难度加大,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吴岩介绍,为提升高校课程质量,教育部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万门慕课及小规模订制课程服务,帮助西部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超200万门次,打造出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于2013年。中山大学校长、联盟理事长高松介绍, 8年来,联盟共享课程平台提供8000余门共享学分课程,西部地区近670所高校参与线上学习,学生总人次达到3340万,学生总体满意度95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吴岩说,下一步还要实施慕课西部行,向西部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鼓励东部的好老师团队跟西部的老师团队共同打造和培育建设一流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和虚拟教研室的方式,系统性、专业化培训万名西部优秀教师,带动西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我们要在两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要在持续精准的输血方面拿出实招和硬招,帮助中西部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布局一批重大平台和资源,提升中西部高校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二是要更加积极地造血。引领中西部高校把眼睛向东、向上变成眼睛向西、向下,把服务中西部、奉献中西部、引领中西部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责任、第一使命、第一标准。”吴岩强调。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京ICP备06005116